如果在数亿光年,甚至百亿光年这个尺度上观察宇宙,就会发现,宇宙的超宏观图景和人脑的神经网络结构是何其相似。
宇宙是一个由恒星、星系构成的,不断成长变化的网络,星系与星系之间由巨量且复杂的暗物质管道连接。
目前可观测宇宙至少容纳有上千亿个星系,横跨930亿光年。
人脑由神经元细胞组成,脑细胞和脑细胞之间靠着丰富的突触彼此连接,负责处理全身的信号。
神经元的总数也在860亿到1000亿个以上,每两个脑细胞之间的突触数量,从几十个到几千个不等,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非常频繁。
单个神经元细胞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数亿、百亿、千亿个神经元组合在一起,就有了无限可能。
人脑有着目前已知的最高智慧,并且被认为很可能具有自由意志。
宇宙的成分中,暗能量占了约73%,它支撑着宇宙不会坍缩成一个点,而是无限膨胀。
人脑中,水占了约77%,它不仅起着防震缓冲的作用,也支撑着内部结构的作用。
简单类比之下,可以看出,宇宙和人脑确实惊人地相似!
那么宇宙有没有自由意志,能否思考呢?
尚未证实有,但也无法说没有!
如果说人脑有思维,而宇宙没有,那么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最大论证是,人脑的每个神经元之间,彼此有着密切的互动交流,而宇宙没有。
脑细胞们互相眉来眼去,时时刻刻都在传递大量信号,这是思维的底层基础。
可谁又知道宇宙中的星系之间就没有连接呢?
当前已知,几乎所有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黑洞,黑洞内部是什么,不可知,一切人类已知的物理定律在黑洞中都是失效的。
但有理论认为,黑洞内部可能存在直接且瞬间沟通其他黑洞的通道,比如“虫洞”——爱因斯坦罗森桥。
假如真是如此,那么黑洞就有如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核,通过这个核,信息瞬间就能传递到另一个核。
那么一个由数万亿个黑洞组成的庞大网络,很难不怀疑,它不会产生智慧,没有意识。
如果宇宙有意识,那它就一定要思考。
戴森球的构想者弗里曼·戴森就是一名泛心论拥护者,他认为宇宙之所以如此精巧,就是因为宇宙是通过自我意识在运行的。
宇宙的精巧到何种程度?
真空光速、引力常数、普朗克常数、精细结构常数、自然常数、电子电荷、暗能量密度、理想气体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钱德拉塞卡极限、宇宙质量与临界质量之比……还有几大基本物理定律,
这些基本规则但凡有其中任意一个改动任意微小的一点,哪怕就浮动亿万分之一,整个宇宙都可能不复存在,至少是难以长期稳定地维持,乃至有足够的时间孕育出生命和人类。
这背后是否真的有“神”的操控,现在还难说,但若直接否定其探讨的必要,那郑夺肯定有意见。
没有神,重生怎么解释?
这绝对是一件偏离正轨、离经叛道的,离谱的大事!
然而,却并未引起世界的分崩离析,这其中是否存在更高级自由意志的自我修正,甚至是外部干预?
不管别人怎么想,他一定很想知道。
他现在写的这部小说,就是在暗指这个。
名叫“离”的神既是宇宙的第一推动力,也是自由意志的象征,但“离”在炸出个宇宙之后,就不完整了,能力也很有限,祂只能做一件事,就是思考。
无论是干女王,还是干扰事物、世界的运行,搞搞建设或者破坏,本质上都是通过思考进行的,转移随机性的过程,也就是思考。
脑子一转,要什么有什么,书中的整个宇宙,全人类,都活在祂的清醒梦中。
从故事趣味的角度来说,郑夺此书有两个看点。
一是荒诞搞笑的设定,本就是脱离现实的写法,逻辑上也不要求太严谨,突出的就是虚构与现实藕断丝连、似是而非的那种玄妙,貌似处处影射现实,读起来又让人格外陌生。
二是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两任女王与神斗,也与人斗,搞阴谋,独享进化的机会,而她们的后人,却出了一个想要造福于人类的圣母,最终父女大战,玩坏全世界。
从文学性和社会性的角度来讲,也有两个思考。
一是在客观现实的底层,随机性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存在不确定,就有自由意志,宿命就可以改变,离的“女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