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夺刚从兜里拿出手机,还没来得及打开查看短信,电话也打进来了。
刁绮编辑还是像历次一样激动不已,高兴地说:“雨果奖,雨果奖!你知不知道?刚刚公布的,快上网看!”
郑夺表示感谢,然后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没什么可看的,获奖就获奖呗,没什么可兴奋的。
前世,国内第一个获得雨果奖的人,叫刘慈欣,获奖作品是《地球往事》——《三体》的第一部。
那是在2015年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地球往事》荣获雨果奖之“最佳长篇小说奖”。
郑夺的出现,让这项殊荣提前了12年到来。
整个文学界、科幻圈沸腾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飘飘、人山人海,但他本人并不在意。
得这个奖最大的好处,在于对文思助手的推广大大有利。
文思助手的智能辅助功能上线已经有三个月了,各种文字工作者们对此的态度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尤其是在传统文学领域。
很多人觉得这个功能对自己有帮助,如果对文采和思想深度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它帮自己整理零碎的笔记,理顺思路、创建大纲或思维导图,甚至直接让它编写一篇说明文、记叙文、短篇小说,都没问题。
够用是够用的,应付工作,向上级交差,这种程度基本上就可以了,省去了很多人很多的时间、精力,真的很好用。
只要作者提供的素材比较到位,对自己的意图描述还算清晰,文思助手帮人写出一个逻辑通顺、用词恰当、没有错别字和语病的文字稿件,还是能够胜任的。
甚至不只是逻辑,就连创意方面,它也经常能够带给人惊喜。
什么是创意?
本质上就是拿过去的、现成的素材进行新的组合,加上一点变异而已,和基因突变的原理没什么两样。
AI未必能一下子拿出一个绝妙又有趣的大创意、好创意,但肯定能一下子拿出一百个、一千个符合创作规则的“意念元素组合阵列”。
用数量堆,只要堆得足够多,总能从中挑出一两个甚至好几个绝妙、有趣的点子。
当前阶段,AI还不能很好地识别、检索自己的“创作”中,哪些是金子,哪些是屎,但起码给了使用者一个强大的“新菜单生成器”。
好菜就在里面,使用者自己找,找不到就换一批,实在挑不出来,起码也能给人以启发,帮助还是不小的。
而且,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它的挑剔、肯定和否定的操作越来越多,它还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好用。
但也正因如此,另一部分人就对这个功能极端厌恶,觉得这么个没有灵魂的玩意儿就是在侮辱人类千万年进化而来的高度智慧,以及艰辛的创作劳动。
如果这么个玩意儿都能代替人写作了,那文学也就崩溃了、不存在了,甚至整个艺术都不存在了。
它今天能写文章、写小说、诗歌,明天就能写曲谱、能绘画、能雕塑,那还得了?
不用,坚决不用,打倒人工智障!不能给机器变成人的机会!
但是,郑夺的作品再次得奖,郑夺的名气越来越大,再次被捧上神坛,就又有一些人的想法会发生转变。
文思助手是郑夺出品的,他一个二十来岁的学生,屡次获大奖的天才,他都在拥抱人工智能,其他人还有多少资格拒绝?
拒绝的后果是什么?
当然是被时代淘汰!
如此一来,更多的人开始使用文思助手,也就有更多的人每天帮郑夺训练、教导“婴儿”,“婴儿”的成长也会越来越快。
郑夺回到幽游科技公司,对尹文杰说:“图像识别、图形绘制、音乐编写……这些功能都可以开发起来了,以后公司的净利润的百分之九十都用于技术发展再投入。”
尹文杰简单心算了一下说:“根据我打听到的情报,盛大一年的净利润大概有三亿。我们自己,预估一下,发了工资以后,今年能赚一亿。
“拿出九成,那就是九千万,全都用来买新设备、招新人、租新办公室,我看可以。
“另外,‘魔镜’和管理软件也开始赚钱了,虽然说不多,但是我们三个股东分一分,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郑夺说:“这钱你和李旭东分就行了,我不需要。我只想让‘婴儿’长得再快点!”
“我也想看着咱们儿子快快长大,如果想加快点,那我们就做多几个游戏吧,还是游戏来钱快!你有什么好想法吗?”
郑夺同意,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