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夺解释道:“我设想的高塔运行方式,是超导电磁轨道悬浮技术,而不是普通的缆绳电梯。缆绳电梯的初期建造成本低廉,但运行太慢,而且从长期来看,损耗巨大,成本上未必划算。
“而使用超导技术路线,就意味着高昂的材料成本和电力成本。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选择在温敞这个地方建厂的原因,别看只是重力值上微小的一点区别,长期运行下去,很可能就为我们节省出可观的能耗开支。
“更何况,我们在高温超导上的突破,本身就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为全球科学和工业带来巨大改变。”
前世的2018年,得意志国马普化学研究所的Mikhail Eremets发现了超氢化镧(LaH10)这种材料。
它在250K(约-23℃)的温度下实现了超导性,比以往的任何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要高得多。
到了2019年,美国科学家马杜里·索马亚祖鲁宣布,在 260K(约- 13.15°C)时也实现了超导电性,成为超导临界温度的最高纪录,而氢化镧也被视为迄今为止最接近室温超导的材料方向。
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它展示了通过含有大量氢气的富氢化合物,可以在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实现高温甚至室温超导,这对于接近室温超导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超氢化镧的发现和研究,为超导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超导材料由于其零电阻的特性,在电力传输、磁悬浮交通、医疗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可以大幅减少输电损耗、提高传输效率之外,超导材料在量子计算领域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因为它们可以用来制造无损耗的量子比特和传感器。
而量子计算和量子点传感器,对于郑夺来说,才是比眼前的微米级发光涂料重要得多的多的东西。
不过路得一步一步走,在跨入纳米技术之前,不妨先用其过程产品和中间技术赚钱、养人,让这些人替自己探索更多的可能。
郑夺提出了氢化镧化合物的理论,也详细说明了其制作方法(直接合成法和机械化学方法)以及验证方法,不过这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
它要实现250K超导,有一个前提,那就是100多万倍的大气压强,而要实现260K超导,就要 190万个大气压。
也就是说还有大量待解决的小问题和琐碎的工作要做,这就花钱请这帮人的目的了,总指挥指明了大方向,具体行动就让下面的人去做。
常林祥算是对郑夺非常熟悉了,可他扫了一眼文件开篇的导论,还是忍不住为之惊叹,简直目瞪口呆。
他说郑夺:“这是你最近的研究?仅凭纸上计算和电脑模拟就……就又搞出这么大个新发现?可这么短的时间……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说,神了!”
其他人也大为惊奇:“是啊,这是咱们董事长在溪康之后,又一个诺奖级别的伟大创举。别人要集一个大团队之力,集一生所学,才有可能做出的成果,他好像总是轻轻松松就弄出来了。感觉就像是,那些东西早就在他的脑子里,他什么时候需要了,顺手拿一个出来这么简单。”
这确实是一个诺奖级别的大发现、大发明。
仅仅在2004年之前,历史上就已经有至少十位科学家,因对超导现象和材料的研究获得了至少五次诺贝尔奖。
郑夺的这一次,则很可能因为氢化镧理论而获得与凝聚态物理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有可能因为其卓越的高温超导性能和化学性质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总之就是不得了!
“这些都不重要,我今天在这里跟大家说这些,主要是抛砖引玉,也是给大家一个信心,证明我们高塔公司是有两把刷子的,绝不会埋没了各位顶尖的科学家。
“以上两个研究方向够大家忙的,具体工作由常教授和荣经理安排,各位心里有个数就行。眼看马上就要过年了,该放假放假,春节回来,就看诸位的了。”
下面一人说:“还过什么年啊,小郑,你把我的胃口吊起来,现在说要过年,让我这个年怎么过?我满脑子都是这个,兴奋得要炸了,我提议大家现在就开始研究起来好了,不要过什么年了嘛!”
其他人哈哈大笑,有附和说马上开工的,也有赞成郑夺的安排,先过年再开工的,会议室里的氛围就像一个士气高涨的兵团。
\/
不夸张地说,“郑夺去哪儿”是个全世界都关注的话题,不光是媒体想知道,就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