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催眠师经常爱拿一个怀表,或者一支笔之类的东西,在被催眠的对象面前晃来晃去,嘴里煞有介事地说着一些引导用语,比如:
你的眼皮很沉重,你很困了,你需要好好睡一觉,你现在身在一片大草原上,周围鸟语花香,你能看见明媚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能闻到花草的芬芳,你伸手触摸身边的小草,又软又嫩。
你向前走,来到一片安静的森林,非常静谧,非常温暖。你看见森林的中间有一张柔软舒适的大床,你躺上去,舒服极了……听我说,你慢慢睡着,等我轻轻数一、二、三,你睁开眼睛,就会回到你还是一个受精卵的时候,告诉我你看见了啥啊?
诸如此类,版本很多,有走进温泉里的,又在天上缓慢飘着的,也有走进一个豪华房间的。
晃着晃着,说着说着,就把那人晃晕了、说睡着了。然后,催眠师叫那人脱衣服就脱衣服,叫那人把钱全拿出来就拿钱,叫那人去杀人就去杀人。
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加工,基本上是闹着玩的。
拿个怀表晃来晃去不但不能帮助人催眠,反而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削弱催眠效果。
大部分的催眠,也就是一种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都不是首选。
但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精神控制的案例,不过成功率很低,极为罕见。
这些案例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被催眠者自身性格软弱,本身就容易受到他人的摆布,而且他们对催眠师有很高的信任度,甚至是依赖。
假如是一个向来很有主见、意志力强、戒备心强的人,再加上对催眠师不熟悉甚至讨厌、抵触,那别说精神控制,就连普通的催眠都不太可能实现。
但是世事无绝对,难度高、几率小,并不代表绝对不能做到!
郑夺购买了一些关于催眠和精神控制的书籍,同时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在黄石公园放松自己的这几天里,他就在好好消化这些知识,并在每晚的清醒梦中做练习。
梦中如何练习?催眠对象从哪里来?
其实就是自己。但是,这个“自己”并非自己的主体,而是住在同一个大脑里的许许多多“弱意识体”中的一个。
相当反直觉的是,这是个正常现象,而且每个人脑中都有。
有一个典型的证据,每个人都经历过在梦中和“别人”互动的经历,比如梦见同学、亲友、陌生人,你自己和别人对话,你说一句,他说一句,有时候,梦中的你会感到惊讶、惊喜、恐惧、愤怒、失望……各种情绪都有,为什么?
因为对方说的话、做的反应让你惊讶、惊喜、恐惧、愤怒、失望……往深一步思考,你为何会产生这些情绪?归根结底,是因为对方的言行出乎你的意料。
只有意外,才能带来惊讶、惊喜、恐惧、愤怒、失望……可奇怪之处在于,梦不是自己做的吗?所谓的“别人”,其实不就是自己的脑子想象出来的吗?为什么“你”会不知道“他\/她”要说什么、做什么呢?
如果一切都是自己想象的,自己肯定一开始就预知了对方的所有行为,哪里来的意外呢?又怎么可能引起惊讶、愤怒等情绪呢?
事实上,梦中的“别人”,极有可能并不是“你”构思出来的,“他”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他”本来就是另一个用户,但“他”太弱了,无法操控显意识,所以只能在睡着以后,大脑的逻辑开关关闭以后,才能出来活动,和“你”对话甚至对打。
这件事在医学上,有一个相当扎实的铁证——裂脑实验。
1950年代,著名生理心理学家斯佩里对癫痫病人的裂脑半球功能研究中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切断胼胝体后的人看见的和说出来的不一致。
首先,胼胝体是人脑左右半球之间互相连接的信息桥梁,它使得左脑、右脑能够协同工作,共同认知一件事物。
左眼视神经连接右脑,右眼视神经连接左脑,两眼看世界,各看各的,在脑中整合为一个整体画面,然后才能看见左边的锤子、右边的锯子,就能说出,锤子和锯子。
但是假如胼胝体被切断,左右脑分离,不再互联协同,那就会出现奇怪的现象。
左眼看见锤子,输入给右脑,右眼看见锯子,输入给左脑,二者就是割裂的,不会再被整合。
同时,由于左右半脑负责的功能不同(左脑管思考、推理、判断、语言、运算、五感,右脑管图画、音乐、记忆、感情、想象、创意),那么说话就只能靠左脑。
结果就是,病人只能说出左脑(即右眼)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