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国内的风声传得沸沸扬扬,人们纷纷议论。对于金理洪之死,虽然迫于唐朝的强大,朝廷不愿公开实情,但是新罗百姓相当愤慨,认为唐朝使团势必要承担罪责。
傍晚时分,金城的上空阴云密布,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驿馆外面的街道上响起了更加密集的喊声,新罗百姓们高喊着“为大王报仇!”的口号,冲向驿馆。
驿馆的门口被涌入的人群堵得水泄不通。
使团的侍卫们用粗木门闩封闭了大门,把能用的重物都堵在了门后。
十几个侍卫手持弓箭爬上墙头,对外面喊道:“不准再前进一步!否则,后果自负!”
带头的几个新罗百姓愤怒地吼着,但面对侍卫们的弓箭,他们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
突然有人喊道:“朝廷怕了他们,难道就让大王白白死掉吗?”
“是的,新罗不能任人宰割,血债血偿!”
听到这些,新罗人群顿时怒火中烧涌向门口,片刻功夫,大门被推倒,乱民冲进了驿馆。
其中一些新罗人似乎早就对这场行动有所预谋,引导着愤怒的百姓犹如一股洪流涌进驿馆,他们疯狂地到处放火,追逐并杀害唐朝使团成员,就连在驿馆当差的新罗人也不放过。
几十个侍卫面对成千的暴民根本无法抵抗,唐朝使团成员四处逃散,他们的求救声和呼喊声淹没在这场大混乱之中,一时间火光四起,整个驿馆片刻就变成了熊熊火海中的战场。
大火一直燃烧到第二天早上,整个驿馆变成了一片废墟,横七竖八到处躺着死人,他们或被烧死,或被乱民杀害。那个曾经精致豪华的庭院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留下的只有被烧焦的木头和被血染红的石板。
迟迟而来平乱的朴灿引和李臣敏坐在马车内,静静地看着这废墟,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一会,前去查看情况的李平硕来报:唐朝使团成员的尸体散落在驿馆的各个角落,已经被烧得难以辨认,但通过他们身上的服装和饰品来看,叶欢言已经死了。
朴灿引和李臣敏等人达到了他们的目的,成功地将新罗王金理洪的死和这场屠杀嫁祸给了叶欢言和金隆基。把叶欢言的死因编造成了这场骚乱的结果,并可以据此向唐朝发出通报。
金城,曾经繁华壮丽的新罗国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新罗国王金理洪的意外死亡,暴民冲进驿馆杀死唐朝使团成员的骚乱,给整个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和前所未有的动荡。
和白会议上大等(议长)李泰熙召集了紧急会议,代表新罗最高决策机构的和白会议九个议员,除礼部主事金隆基外全部来到了议事厅。
宽阔的大厅里,与会者盘坐在厚厚的绒毛垫上,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议长李泰熙身上。
李泰熙,新罗国的和白会议上大等,他的智慧和胆识在这个国家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国王金理洪被毒杀,这是事实,然而凶手究竟是谁,我们还未能查清。”李泰熙环视着议事厅,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需要找出真凶,绳之以法,才能稳定局势。”
李泰熙的眼神落在执事部中侍(奉行大王旨意,掌管机要,地位高于其他部与府,具有宰相身份)朴灿引和兵部主事(负责军队管理)李臣敏身上,“朴大人,李大人,你们指认是唐朝使臣叶欢言和大王的二弟金隆基合谋杀了大王,我们需要找出证据,证实这个说法。”
然后,他的视线转向另一边,看着调府主事(掌管税赋)姜闵正,“姜大人,我同意你的意见。我们需要揭露真相,只有这样,才能让新罗重新恢复秩序。”
朴灿引捋了一下胡须,大声说:“各位新罗的大人啊!是叶欢言和金隆基杀害了大王,作为臣子和一个新罗人,决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
李臣敏跟着说:“大王被毒杀,国不能一日无主,按新罗律法,应该立即让金嗣宗登基,以稳定局势。”
姜闵正腾的一下站起来:“我们不能草率决定,必须查实真凶才能保证公正。”
位和部主事(掌管文官人事)崔贸贞也站了起来:“我支持朴大人和李大人的意见,金隆基和叶欢言必须受到惩罚!”
领客府主事(主管外交)申权附和道:“我也认同执事部侍中和兵部主事的意见,我们需要考虑到民众的情绪,不能等待更多的混乱发生。”
“现在金嗣宗是唯一合适的继承人,我们应该尽快稳定局势。”朴灿引双手握拳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