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剧中把他这个有能力,懂洋务的人才搞这么个死法可不可惜。
实际历史上冯子材儿子也不是这么死的:
“冯子材率二子冲出战壕”
上阵父子兵这种悲壮情节被这么一改就显得很奇怪。
然后就是被吐槽最多的结尾,历史上虽然赢得惨烈,不过也是正常的大战之后赢的。
电影最后让麦副将去点了壮族在溶洞里的大酒窖,让大量酒精燃烧形成一条巨大火龙,沿山而下把法军吞没。
然后冯子材率部发起反击,法军没了炮弹无计可施,只好下令撤退。
这结局只能说和《天地英雄》的舍利佛光普照有异曲同工之妙,烂出了特色。
还有片中的一个越南女子,开头就有一段不可描述的香艳镜头。
这个越南女人阮月是给法军服务的,是主帅尼格里的秘书兼星怒。
结局也有这个女人的戏份,法军撤退的时候她反而坚决不走,最后被尼格里枪杀。
当然,以上这些缺点归结在一起就一个问题,没钱。
因为没钱所以演员用的曹云金,后面战争戏也就虎头蛇尾,一些道具也是不出戏就凑合用。
阮月这个角色的存在意义也很简单,投资人塞进来的。
阮月的扮演者是罗云琦,当时有人说是所谓的“中国第一胸”。
(下图是随便找的,那段戏也没啥特别的,想看的自己去搜搜就行。)
片头的那段不可描述戏份之前还有一长段chest,未必没有突出这个特点的意思。
《龙之战》这个剧本,前世扑街之后被电影频道买了下来充实片库。
然后出于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心态,把这部片子例行传到了油管上。
然后这部全程只有中文配音和中文字幕的电影,在油管上一年取得了三千万的播放量。
这个数据相当夸张,因为底下留言的基本没几个中国人,都是北非、东南亚、西班牙、葡萄牙等等地区的网友。
除了东南亚人可能好一点,在其他地方的观众眼里这就和默片差不多,毕竟连英语字幕都没有。
能这么受欢迎的原因,看上面的地区也能看得出来,大多都是受过殖民倾轧的地区。
这群人在这部电影的下面团建,大意就是难得看到一部法国战败,主角不是英德的电影,拍的好。
周洛这次把结尾给变了一下,照着历史实拍,不给遗老遗少发挥空间。
冯子材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在刘永福黑旗军的帮助下打退了法国的进攻,让其灰溜溜的逃回了文渊。
然后冯子材率军反攻,先后收复文渊和凉山,正当他全线返攻大获全胜之时,清廷议和的命令来了。
然后就是《天津条约》的签订,清廷承认法国是越南的保护国,作为交换法军从基隆澎湖撤军。
这个结果就是法军‘不胜而胜’而清军‘不败而败’。
把电影中这段突出了一下,免得遗老遗少跳出来给鞑清翻案。
周洛说的乐子,主要是张一谋和戛纳的事情。
反正他和戛纳已经闹翻了,以后也不会和戛纳有什么交集,直接拍出来恶心一下法国人,岂不美哉?
而且这剧受众很广,两千万美元的成本完全不怕亏钱,张一谋拍大场面戏的能力正好发挥出来,一举数得,完美。
(张一谋在黄金甲里那么多号人,拍出来能有那个效果,已经是神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