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导演从1997开始 > 第211章 张一谋的往事

第211章 张一谋的往事

图雅的婚事》本身质量就足够好,加上巩丽当评委会主席,进闭幕式拿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顾长卫这发的什么呆?

“不是,我是在想一谋的事情,我刚出去看到他了。”

顾长卫摇了摇头。

“他怎么了,他没进闭幕式,不能吧?”

蒋文丽一脸惊讶的问道,

“没听说他和巩丽有什么大矛盾啊,怎么个事?”

“你想什么呢,他肯定进了。”

顾长卫摆了摆手,

“人家评审团的评选是讲公平的,《我的父亲母亲》质量摆在那。”

“我在想咱们这电影能不能比得过《我的父亲母亲》。”

“单从我的眼光来看,两个都差不多,哪个得大奖都有可能。”

顾长卫现在这心态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兄弟的失败固然令人痛心,但是兄弟的成功更加让人难以接受。

“你想那么多做什么,第一次当导演能得奖就不错了,你非得和他争个高下啊?”

蒋文丽在顾长卫的背上拍了一巴掌。

顾长卫看了蒋文丽一眼,摇了摇头说道:

“没有这回事,我和他谁得奖都高兴,我就是看着国际章这人不太像省油的灯。”

张一谋和顾长卫的关系相当不错,和凯子哥他们反而不太好。

这说起来就要追溯到上学的时候了,当年恢复高考的之前,张一谋一直在一家纺织厂当搬运工。

在78年北电重新恢复招生的时候,他就带着一包煮鸡蛋和六十幅摄影作品,偷偷摸摸的到了考场。

因为当时北电的录取标准是二十二岁以下,而他已经二十八了。

他的年龄是当年摄影系最大的,考官很欣赏他的作品,但是因为年龄问题把他拒之门外。

最后还是他托关系,越过了招生的老师,直接把作品递到了校领导那里。

领导看了也很欣赏,但是他的权力也不够录取张一谋,最后一路上报,到了时任的教育部长黄镇那里,最后给他网开一面,破格录取了。

但是对于张一谋来说,真正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因为当年高考刚恢复,北电也不知道情况,对外招生的名额不多。

没想到报考人数超了预期十几倍,原计划每个专业招二十五个人,结果报名的有近万人。

这个比例比现在有些地方的考公还夸张,北电一看这个情况,最后研究决定扩招了一部分。

但是因为大家懂的都懂的原因,扩招名单里不少都是关系户和各种二代,这就让正经考进来的学生非常不服气。

大时代刚刚过去,大字报这个东西还没被扫入历史的尘埃中,学生们最直接也最犀利的抗议手段就是它。

被破格录取的大龄考生张一谋自然就成了批判对象,少不了名字被挂在墙上。

这其中,同班同学倒还好,张一谋是他们班唯一领工资的,因为他的原单位纺织厂很支持他读大学,给他工资照发不误。

所以张一谋经常请同学喝汽水、出去玩等等,和摄影系的关系不错。

但是导演系的几位就不怎么样了,虽然凯子哥和田壮壮没有亲自下场贴大字报,不过态度不怎么好也是真的。

按照当时黄部长的批示,张一谋是以“进修学习”被录取的,进修时间两年。

所以大二结束之后,按理说张一谋就该毕业了。

当时摄影系的院长张益福教授找他谈话,大意就是让他做好思想准备,这事情是上级的规定,不是学校能说了算的。

他可以帮张一谋再次向上级写申请,让他继续学习。

但是如果上面不同意,就只能给他发个学习证明,而不是毕业证书了。

张一谋这次是真没什么办法了,只能接受命运的审判。

当然张益福教授也是真惜才,为他东奔西跑,最后成功拿到了上级批准,让张一谋留了下来。

不过张一谋这一留下来,很多人就不开心了。

所以毕业之后,一心留在京城发展的张一谋也没能如愿,直接被发配去了广西电影厂。

(这事情比较难考据,但是很大概率是有人使了点手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