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格来说,试映和点映的区别还挺大的,不过直到前世国内对此的称呼都比较混乱,两者有时候会被混为一谈。
以约定俗成的说法来解释的话,试映一般是还没完成全部制作,由制片方自行组织的内部放映,类似于游戏内测。
如果有BUG,看严重程度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小问题可以通过剪辑,比较严重的BUG可能就会补拍。
与试映不同,电影的点映都是制作完成,准备大规模商业放映之前进行的环节。
两者的区别在于,试映不需要秘钥,但是点映就需要临时的密钥了。
点映的目的分几种,像《天地英雄》这次就是为了收集观众的反应和数据,供后续营销和排片做参考。
也有其他的目的,比如前世的减肥大片,点映是为了配合水军营销口碑。
下限更低的也有,比如综艺大电影这种,配合网络售票平台做些销售什么的。
同样打个比方的话,点映就相当于游戏大规模公测,想搞改动已经是不可能了,真要改只能撤档跳票。
周洛之前的电影一般都是搞首映式,这也是大家都在搞的一个重要的营销活动和节点。
首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公映做预热,一般都是明星云集,吸引媒体和影迷的关注。
周洛之所以在普通观众的口碑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电影首映一般都会给普通观众留一些票,其他导演就只邀请媒体和明星,亲民的态度赢得了不少路人的好感。
“老板,你说那个格洛丽亚是不是对我们有意见啊,只愿意给我们两千块保底,还要点映。”
李大白对格洛丽亚这个行径有点小意见,认为是遭到了针对。
“她对我们这态度算不错的了,换个人来,别说两千块,两百块都难!”
周洛拿着个杂志翻了两页,摇了摇头回答道,
“伯纳德和那个弗兰克没少使力气,《天地英雄》毕竟是何平拍的,又不是我自己拍的。”
“何平虽说和负责亚太地区的副总裁有交情,不过和北美这边没什么关系。”
“你要换个一般人来,一两百块银幕就给你打发了。”
说到这里,周洛忽然问了李大白一个问题:
“你觉得索尼哥伦比亚能给《卧虎藏龙》多少开画银幕?”
李大白想了几秒钟,猜了一个她认为比较低的数字:
“怎么着也得个一千块吧,李安还是挺有名气的导演。”
“哈哈,这你就想多了,我估计吧,三四百块就差不多了。”
周洛被李大白这个答案逗笑了,说出了正确答案。
“啊,李安才能拿三四百块银幕,那不是亏定了?”
李大白的语气尽显惊讶之色,显然没有想到差的这么离谱。
“亏应该是不会,李安对美国市场的把握还是有的,不过开画银幕多不了是肯定的。”
周洛这话并不是信口胡说,前世的《卧虎藏龙》在戛纳首映,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度,但是欧洲的品味和美国的品味不太一样。
《卧虎藏龙》的优点就是李安把美式的电影结构和思想包装进了一个中国故事之中。
他因为早年在美国的留学经历,对中美文化都有比较深的了解,所以能拍出两边都认可的电影。
《卧虎藏龙》其实细究剧情挺符合美国人对中国武侠的想象,比较迎合美国观众。
两国的文化差异其实挺明显的,就像唐朝文人寒山子,大多数人可能都没听过这个名字。
但是要是说一句话,大家就能想起来了:
‘寒山问拾得曰:……’
他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基本就相当于李白杜甫的地位。
后来日本文化传入美国,他还成了“垮掉的一代”诗歌运动的朝圣对象。
因为他的禅意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美国人对我朝的想象。
回到电影上来说,就像李大白前世演的那部禁片《植物学家的女儿》。
(这片子讲女同的,被禁的原因是尺度太大,我在这配个图,如果没看到就是被夹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至于剧情就是一股异味。)
我们自己看起来就突出一个异味,虽然故事是中国故事,不过能感受到那种猴子被放在动物园里观赏一样的感觉。
“《卧虎藏龙》就三四百块银幕,我们上来就有两千块保底,这下你知道了吧?”
“老板,还是你的面子大!”
李大白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