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七日,诸事大吉,《马背上的女孩》在今天正式开机。
开机仪式还是一如既往的简单,站在队伍里的还有何平,他是《马背上的女孩》的监制,同时也在里面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就是剧中那个出嫁女孩儿的父亲。
除此之外,他也会帮忙拍一些外景戏份,《马背上的女孩》这部戏的剧本,是周洛给了个大纲让编剧团队补充完整的,当时拿给周洛看了一版,经过修改之后才形成了定稿。
经过几部戏的历练,编剧团队也已经适应了这种写法,相比较于原版的《摔跤吧!爸爸》,《马背上的女孩》基本遵循着相似的故事脉络。
周洛对剧本的删改以细节和本地化工作居多,主线剧情并没有什么改变,剔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剧情,比如歌舞和印度当地的风俗等等。
还有一些涉及童婚的这些内容,把佟丫丫同学的年龄改大了一点儿,原版十四五岁就结婚那种剧情出现在2000年也有点儿太夸张了,建国前还差不多。
除了删改了这些剧情之外,周洛还把一些新江本地的特色风俗习惯加进了里面,也顺带着提了提拍摄地的兵团。
这种操作属于惠而不费,这次的电影拍摄地在兵团驻地,人家给了很多方便,所以周洛在剧本中改一改人物背景,这些并不影响人物的塑造,还能卖个好。
其实按照《摔跤吧!爸爸》的剧情来说,需要改动的地方并不多,周洛也没有去画蛇添足,搞点什么奇怪的东西,基本都是照着原版来。
在周洛的删删改改下,把120分钟的剧情删掉了差不多10分钟,去掉了一些水时长的情节,让这部电影的节奏更紧凑。
在马术动作的设计上,周洛也从内蒙的马术学校请了专门的老师,适当的设计了一些动作,多了一些写实的环节,这个和武侠剧改编不一样。
《马背上的女孩》宣传的更多的是偏向奥运方面,所以需要的动作也是和奥运马术项目要保持一致,也就是写实派。
这些工作都是在开拍之前就准备好的,所以开拍之后剧组的目标很明确,风格很统一,加上梁家辉这个主演实力绝对毋庸置疑。
开机之后他的表现非常好,文戏基本都是一两条就过,连口音都不出戏,丝毫看不出是个香港人。
在这样的效率下,拍摄的进度也很快,到了十月月二十一日晚上,也就是拍摄的第四天,明天有一场重头戏。
也就是女主小时候,梁家辉正式做了把女儿培养成运动员的打算,为了女儿在训练期间补充营养,需要吃肉,但是因为妻子是佛教徒不杀生,根本不愿意做肉类。
眼看着女儿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下有点支撑不住,所以梁家辉自己从头学着给女儿做饭补充营养。
小恬恬刚上初中,这种双语学校学习强度也不低,所以日常学习进度也不能落下,周洛也不能看着她变成丈育,所以只给了她请了一周的假,把她的戏份集中起来拍摄。
兴许是这几天还没开始上强度,明天这场戏她有点拿不准,加上她和梁家辉不太熟,所以这天晚上小恬恬跑来找周洛帮忙对戏,让他看看自己的演技有没有进步。
“怎么样,洛哥,我刚才演的可以么?”
“恬恬,你现在的演技怎么说呢……还有点稚嫩,不过够用了。”
周洛笑着捏了捏她的脸蛋。
“啊,那怎么才能进步啊?”
小甜甜有点儿失望的问道,
“就像梁大叔那样,随便怎么演都能过的那种。”
“那你还有的等呢,想到梁家辉那个程度,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你现在才十几岁刚上初中,开始演戏还没有多久,演技稚嫩很正常。”
“现在你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关于表演的概念,不过基础还是太薄。”
“等后面你再慢慢的成长就好了,你看梁家辉,他从十几岁就开始接触演戏,在各路片场都混过,也摆过地摊儿,人生经历特别丰富。”
“你想和他比,那是远远不够的,光人生经历就差得远呢。”
“他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角色,从龙套到主角,千人千面说的就是他。”
周洛把小恬恬抱在怀里,她顿时安静了下来,揉了揉她的脑袋,语重心长的说道:
“恬恬,这时候你不需要和他比,你是只需要和自己比,一步一个脚印,过几年你自然会成长的。”
“你可以明天去问问梁家辉,看他是怎么成长到今天的。”
“可是梁大叔看着好吓人,那是因为你和他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