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吃惊,是因为他洪武朝的大臣,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他确实不敢相信,大臣敢谋害皇帝。
朱佑樘也不相信,他和那些大臣亲密无间,亲如一家,怎么可能谋害他的太子?
江风摇摇头,“正史的记载是朱厚照因落水之后,引起肺病而死,但他的死,却是疑点重重。”
“要想搞清楚他的死亡真相,那就要从头说起。”
“正史上记载,朱厚照就是一个十足的昏君,他任用宦官刘瑾权倾朝野,无恶不作。”
“他荒淫无度,强抢民女。他不理朝政,在紫禁城外西苑建立豹房,整日在里面胡作非为。”
“他还不顾大臣反对,很多次偷偷溜出去巡游天下,公开到扬州逛妓院,甚至偷偷御驾亲征。”
“而且,他还化名朱寿,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亲自领兵上战场,还阵斩鞑子一人。”
“他封自己为镇国公,在宣府为自己建了一座镇国公府,以大将军名义行文让兵部存档,还让户部每个月给自己这个大将军发饷。”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起兵谋反,他又不顾大臣坚决反对,御驾亲征,并且铤杖146个劝阻的大臣,当场打死11个。”
“没想到走到半路的时候,这场叛乱就被佥都御史王守仁平息了,俘虏了宁王,朱厚照把王守仁的捷报扣下不公开,继续南征。”
“觉得就这样不过瘾,又命令王守仁将宁王放了,自己又亲自领兵将宁王重新俘虏。”
此时,朱元璋和朱佑樘的脸都黑了。
“混账!”朱元璋怒不可遏,他猛地一拍椅子的扶手,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江小子,走,我们先去正德朝,把这个龟孙子的皇位废了。”
“陛下息怒!”江风赶紧将朱元璋扶了坐下,笑着说:“我还没说完呢,这些都是正史的记载。”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朱厚照跟朝中的文官矛盾已经到到白热化,历史都是文官书写的,你驾崩之后,也是被描绘成暴君的。”
“何况,朱厚照驾崩之后,继位的朱厚熜其实跟他几乎没半毛钱的关系,抹黑他这个堂兄,才能显得他这个皇位的正当性。”
“明朝灭亡之后,满清入主中原,更是系统性的抹黑明朝历史,把明朝历史上的所有皇帝,都描绘成昏君和奇葩。”
“如果明朝所有皇帝,都像历史上描述的那样,大明的江山早就完了,哪里还能传承几百年?”
朱元璋这才意识到,被后世誉为明君贤主的朱佑樘,结果就是个听大臣话的糊涂蛋,那文官刻意贬低的皇帝,说不定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江小子,那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江风又抽了一根烟,吐出一个长长的烟圈儿,继续说:
“那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说。”
“朱厚照从小非常聪慧,喜读书,善作诗,精骑射,能文能武,绘画颇佳,精通音律。”
朱厚照画作,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而且,他还通晓藏语、梵语、阿拉伯语,他自自己起了一个阿拉伯名字叫沙吉敖烂,波斯语意思是少年王,突厥语意思是勇敢的国王。”
“他还学习蒙古语,起名忽必列,他在南巡期间,还跟着葡萄牙师团学习葡萄牙语。”
“正德朝出口到阿拉伯各国的瓷器上,都印着大明国皇帝苏丹·苏莱曼·汗的大印。”
山西应县木塔匾额,“天下奇观”几个字是朱厚照所题,“峻极神工”几个字是朱棣所题
听到这里,朱元璋笑了,至少他觉得这个孩子真的非常聪明,如果多用些心思在治国理政上面,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明君。
“朱佑樘驾崩之前,因为太子朱厚照才仅仅15岁,还算是个孩子,所以任命了三位顾命大臣,刘健、谢迁和李东阳。”
“朱厚照登基之后,内阁给他拟的年号叫正德。”
“等等。”朱佑樘又敏锐地抓住了关键点,“先生,我记得正德这个年号是宋朝的时候,西夏皇帝李乾顺曾经用过的。”
江风笑道:“你看,你都知道这个事儿,你觉得内阁那些饱读诗书的进士知不知道?”
朱元璋怒道:“不管知不知道这事儿,正德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德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