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酒池肉林”、“炮烙虿盆”、“鹿台聚敛”、“敲骨剖胎”,都没有做。
因此西岐的檄文里并没有提及。
也是如此,他们的理由显得很牵强。
比如说殷受不祭祀祖宗,这点就比较搞笑了。
殷受不祭祀自己的祖先,与你西岐何干啊?
更何况,当时的社会,君王一旦祭祀祖先,需要大量的活人进行“人殉”。
殷受不祭祀祖先,反而间接救了很多奴隶的性命。
再说不信任亲族。
他的两个哥哥都跟他争夺了江山。
他殷受不重用自己的亲族,也并非什么大罪,反而是最正常不过的做法。
换个角度说,这是人家的家事,你西岐也要管?
再说殷受招诱四方奴隶,给一些奴隶兵器,让他们去当兵,甚至让奴隶去朝歌当官。
这在当时的奴隶社会可能是违背常规的做法。
当从长远角度,更说明殷受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并不在意人才的出身,这才导致四面八方的奴隶都来商朝。
不过片刻时间后,大家意识到这檄文并没有什么含金量。
所以冷静下来的殷受也没有放在心上。
他更担心的是那些想造反的诸侯。
“依秦先生之见,如何破解当前的局面?”
秦昊回身看了一眼身后的群臣,闭嘴不言。
殷受当即领悟,秦先生不想当着这么多臣子把他的计策说出来。
他连忙道:“有事奏禀,无事退朝。”
殿下,原本有人焦急的盯着秦昊,想听一听下文,结果不说了。
为首的便是子启子衍。
就在不久前。
他们收到了西方来的密函。
西伯侯准备联合大小诸侯对天子发难。
只要子启能把暴君殷受拉下马,那么西伯侯便会联合天下诸侯,将他子启扶上王座。
原本这帝位就是自己的,不想却被父王跟一干老古董把老三给扶了上去。
因为这件事,子启心里充满了怨恨。
只不过木已成舟,他也无法反抗。
如今机会来了。
只要自己作为内应,将朝歌政务机密及时告知西伯侯。
那么他们就能提前应对。
可恶的是,他们竟然不当面说,否则的话,定叫他们功亏于溃。
带着不甘 ,子启,子衍,以及一干同党离开了大殿。
走出大殿。
那些支持大殿下,二殿下的人全都围了过来。
“殿下,接下来怎么做?”
“先去我王府,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