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恪守仍不愿相信,赵九龙是脚踏两只船的小人。
梁敬摇摇头:
“无大忠大义之心,绝难写出如此大作。相爷,张邦昌同样心系宋国,他们定是一丘之貉。”
唐恪双眼一细:“传赵三来见我。”
……
赵九龙也没想到,他抄袭的那两首词,会如此大火。
只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喜欢满江红。
刚下朝,就被李春燕请去。
“九爷这首雁丘词,真是太感人。九爷能不能亲自为我写下?我看到它,仿佛就看到九爷。”
赵九龙很为难,要是其它人,他一定拒绝。
他已和李春燕有过一些肌肤之亲,对方又救过他,实在不好推辞。
赵九龙打起精神,一笔一画写,写出平生最好的毛笔字。
可惜再好,在这些人眼中,也足够让她们大跌眼镜。
“九爷这字?好有个性。”
李春燕没什么吹的,拿个性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说事。
赵九龙很不好意思:
“以前家里穷,没钱买笔墨纸张。用沙子练字,结果练废了。”
随后,赵九龙又被请到孟太后那里。
这里人更多,孟氏将赵九龙吹成比干屈原,全是些没好下场的人。
“我大宋有赵将军这样的忠臣,何愁不能收复中原、一雪前耻?”
张邦昌对赵九龙,已升级到崇拜。
“赵将军真乃栋梁之材,忠心之楷模。此满江红,不知能激励多少仁人志士,投身到抗金队伍中来。”
这些人吹,赵九龙倒也正常。连苏玉环,也对赵九龙刮目相看。
“真没想到,赵将军如此多才。凭此二作,足以冠绝大宋。”
冠绝大宋赵九龙倒不敢,当世应该没问题。
“当下应广招官员,建立起一支能对抗唐恪的力量。杨庆林此人不错,我负责去招。”
杨庆林一直忠于大宋,且武艺高强,军事能力突出,在宋军中颇有威望。
只是运气太差了些。靖难之时,许多援军都被唐恪等人说退。
杨庆林带着一支军队,突破金军防线,辛苦进入汴京城。
结果刚进来,赵桓就投降了,他只能和平交枪,成了金国的俘虏。
因誓不投降,金国准备将他带到北方,被张邦昌保下来。
张邦昌建立伪楚,杨庆林对他非常不感冒,一直保持中立。
这样的人应该保险。张邦昌的身份太敏感,只责任他那一党的人。
其它不保险的人?他们商量,由孟氏出面招揽。
孟氏招不一样,她本就打着大宋的旗号。
就算对方是唐恪的奸细,也实在没可告密的。
孟氏也很乐意被赵九龙利用,她也有利用赵九龙的地方。
“赵将军,这封信,麻烦你带给十一弟。”
赵九龙这位信使,还未将信送到赵宣和手中,被唐恪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