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贯守株待兔的愿望落空。
赵九龙去袁府,发现外面多了些可疑分子。这些人的监视技术,远远落后他们。
他干脆不进袁府,让人将袁家人秘密请出府。
城外,袁晃父子走了好一会,有点不耐:
“赵公子在哪里?有什么话,不能在城里说?”
“两位稍安,就在前面。”
几人走进一幢民居,气不打一处。赵九龙和一群人,正在享受大餐。
若非现在袁晟的伤势已向好的方面发展,两人一定发飙。
“赵公子找我们来有何事?”
赵九龙大手一挥,押来一蒙面男,侍卫董平大惊。
“此人、是那天那个刺杀将军的刺客?”
袁晃将长枪一紧,就要冲上,被袁仲挡住。
“赵公子,他是不是那刺客?”
赵九龙没回答,又押着一人进来:
“王秦,人来了,你将事情说出来。”
王秦低着脑袋,叹声道:
“我们是王贯的人……”
王贯虽是青州知府,军政一把抓。袁晟的威望太高,军事上,王贯却难以掌握多少。
原本这只能让王贯不舒服,钱启文那样的人,也能当上安抚使,王贯不平衡了。
越不平衡,越是对权力有非常大的渴望,想法也更多。
现在京东东路,只有青州和济南的兵马最多。只要能控制住青州,王贯就能控制半个京东东路。
王贯甚至不需要买钱启文和朝廷的账,将他惹毛,他可以转身投金国。
所得到的好处,绝非大宋这边可比。
要想控制青州,最大的障碍就是袁晟。
只要没了袁晟,王贯就能轻松达成心愿。
于是一场针对袁晟的阴谋,悄悄展开。
王贯的第一次出手差点就成功,可惜碰到赵九龙,将袁晟的伤口缝合好。
听到这里,袁晃已是火冒三丈。
“王贯这只老狗,竟敢害我爷爷?我这就去将他宰了。”
“少将军不可冲动,”赵九龙嘴上虽如此说,心里很支持袁晃的冲动。
“王贯是知府,要是杀了他,你们就会站在朝廷对立面。”
袁晃没听出赵九龙的言外之意:
“都这时候,哪还管那些事?”
“赵公子说得是,不可冲动。”袁仲一脸焦虑:
“此事,还得和你爷爷商量一下。”
这话赵九龙不爱听,袁晟忠心,不一定会干那些傻事:
“怕是没时间了,王贯已知道我的身份。我又和袁家走得近?”
袁仲惊讶:“公子是?”
“不瞒二位,我从赵州那边来,奉太上皇之令,本想来劝说王贯相投,没想到被他给出卖。”
“原来是太上皇的人,”两人虽惊讶,并没任何排斥。袁仲更愁:
“公子说得不错,王贯怕是已误会我们投了太上皇,他很可能会做出更大胆的事来。”
这时候还在想这些?赵九龙暗自鄙视:
“恐怕他已上奏朝廷,说你们与我们勾结。如此一来,你们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赵九龙说这些,袁仲父子能想到。
王贯绝不可能束手就擒,除背地里的反击,他还会寻求朝廷那边的支持。
一旦朝廷下令,他们再无翻身之日。
“两位要是信得过我,我可以给你们指条明路。若是信不过?我们这就离开青州,不再插手这里之事。”
……
赵九龙跟着袁仲父子,来到青州军营,这里正在大集合。
王贯带着一群官将,站在点将台上。
“袁将军,你们来得正好,朝廷有令。”
太监都省了,一个身穿禁军服的士兵站出来,拿着一道文书:
“朝廷有令,暂停袁晟将军父子,在青州军一切事务,交由王贯大人全权负责。”
朝廷下的命令,不一定都是圣旨,多数就是这样的文书。
传命令的,也不一定都是太监。
这要在平时,袁仲可能还不会怀疑。
“拿来,我倒要瞧瞧,朝廷谁下的命令?”
文书上面章印文字皆有,是汪伯彦下的命令,反正赵九龙看不出半点假。
也不知袁仲是在装还是其它,冷笑道:
“这文书是假的。”
“啊,”一阵惊呼声传出。伪造朝廷的文书,不比伪造圣旨的罪轻多少。
“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