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田已答应出山,在济南府任文职:
“若硬取,难免失之于理。可请太上皇写旨招降,若他们不从,我们才有理由取之。”
赵佶的事,这里只有几个人知道,赵九龙暂时还不敢说出来。
“马老说得是,不日,太上皇就会有旨意到。”
谁都没料到,赵九龙说的不日,就是第二天。
赵九龙戏也不演了,直接拿来一堆赵宣和写的圣旨。
“太上皇有旨,令沂登五州官员,即日到济南共商大事。”
赵九龙秉承一贯阴险作风,没让那些地方投降,先将对方招来。
到时那些人如同待宰的猪,他们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这些话听起来,也要比投降好得多。
除给那几个地方官员的信,赵九龙将他军队的名字也变了,正式更名为:
“大宋军。”
这名字是赵宣和所想,叫什么都不如叫大宋军,赵九龙难得佩服赵宣和一次。
另外,赵九龙还厚颜无耻,封自己为京东东路安抚使,以正其名。
封他的准老丈人徐平为济南知府,另只封了一些属官。
没被封的一点没意见,他们知道,一旦搞定那几州,还会有一次更大的册封。
凭赵九龙的奸滑,不会让那几州官员继续坐那些位置。
越来越正规,大家已迫不及待:
“九爷,为何太上皇仍不现身?”
马保田这话问得绝,昨天商量的事,今天赵佶的圣旨就到了?
这次并非书信,而是真正的圣旨,只不过质量不能和赵构的比。
赵构用的是江南特级丝绸编织,属于绝版。
赵九龙用的是北方丝绸,招了些会针线的军人家属,闭门伪造。
没人认为,赵佶会不在济南。
赵九龙长叹一声:
“太上皇太执着,非要收复汴京后才现身。”
这借口?全懵住,杨越傻傻问:
“太上皇为何要收复汴京才现身?”
赵九龙还是不敢让赵宣和扮赵佶,一旦露馅,他的大名也镇不住。
就算不会分裂,也难再忽悠多少人。
赵九龙只能将所有脏水,往赵佶身上泼。
“太上皇对痛失汴京,仍耿耿于怀。曾发誓,不收复汴京,不现身人前。”
这要是其它人说,会有一大堆的人怀疑,赵佶是不是成了木偶。
不了解内情的徐平叹道:
“这也难怪,靖康之变太惨痛。汴京是我大宋根基,我们必须要收复。”
将话题转向收复汴京,赵九龙松了口气:
“汴京我们一定要收复,先要平定沂登几州后,才去取汴京,那几州,谁可为使?”
五州,陆续四州有人接任务,只有登州没人接。
马保田道出原由:
“登州刺史潘永寿,当今潘贤妃之父。”
潘永寿原本是个医官,因女儿嫁给赵构成了贵妃。
赵构登基后,直接将他提为一州刺史。算起来,还不如徐平。
这样的人,几乎不可能投过来。
赵九龙也知道硬攻会落人口舌:
“我去登州看看。”
徐蕾听说此事,赶忙毛遂自荐:
“登州我去过,我可为向导。”
……
登州临黄海,与高丽(后世朝鲜)隔海相望。
因靠海,这里的百姓生活不比济南差,原本有一万多守军。
与金国大战被抽掉不少,现在只剩下五千兵马。
兵马虽不多,赵九龙这次的任务艰巨。
可能是大夫出身,潘永寿享有清廉之名,是个难得的清官。
名声济南府那边也知道。
登州城,一幢二楼茶舍,先到一步的王蒙,指着街上一中年将领介绍:
“此人名陆达开,登州守将。名声不好不坏,爱贪小便宜,好马,常来这间望海楼吃喝。”
时间太短,王蒙也只打探到这些。
赵九龙虽未接触潘永寿,已基本绝了说服对方的念头,想从其它登州官员入手。
他牵着一匹纯青色马,来到望海楼前开喊:
“卖马,绝世好马,便宜大甩卖。”
一旁的徐蕾脸有点红,又感觉很新鲜,也加入进来:
小两口一番喊话,很快围了一堆人,陆达开被吸引来,双眼大睁。
“真是匹难得的宝马,这匹马,已达到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