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等人差点骂娘,这次赵九龙很省事。
借赵佶一句话,就将这里划在赵九龙门下。
然后赵九龙下达一堆命令,几乎将这里的官员全换光,让他的人顶上。
陶宇一跃,成为东昌府的知府。为他这次出征,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赵大人,这不妥吧?皇上和朝廷都没发话,你们如此做,将皇上和朝廷置于何地?”
赵九龙淡声道:
“赵构和他的朝廷算什么?谁当皇帝,得太上皇下令。太上皇没下令,都不算数。”
一个壮年男太过激动,怒斥赵九龙:
“赵九龙,你这目无君父之人,竟敢骂皇上,罪当斩首。”
“将他押下去,”赵九龙懒得和这帮人废话:
“看来你们都不想当太上皇的官,都押入大牢,待问过太上皇后,再来处理你们。”
吴胜第一个跪下:
“我愿投太上皇,永不反悔。”
事情非常顺利,全都跪下相投。
这帮人同样只是想当大官,就算忠于赵构,也不敢说不忠于赵佶。
赵佶父子间的事,与他们无关。
东昌府被赵九龙占领的消息,没能捂住,比行军更快的速度,传到各地。
一匹快马,日夜兼程来到临安。
……
赵构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金国使臣又来了,这次来的并非俘臣,是大宋官二代朱茂。
“皇上,”朱茂还算懂事,叫赵构皇上,只是说的话就不那么中听。
“赵九龙派人去金国,想用六千金俘,换回肃王赵枢。”
赵构没搞懂赵九龙的意思:
“他为何要如此做?”
朱茂也不知道:
“他们没说,可能是太上皇的意思吧?”
“太上皇不会只换肃王?”秦桧从半路转回,又被赵构找借口,调回京城任职。
汪伯彦后悔万分。有秦桧在,他的发言权也被剥夺不少。
“臣以为,外面有些流言,很可能是真。”
赵构更不懂:
“什么流言?”
“那些话乃大不敬,臣不敢说。”
“朕恕你无罪。”
秦桧谢过恩,说出一事:
“有人说,太上皇被赵九龙软禁。臣还听过一种流言,说太上皇已驾崩。那些字,全是赵九龙找人所写。”
赵构被惊懵,激动抓住秦桧:
“父皇怎会驾崩?他的字我认识,绝非假冒。”
“臣也见过那些字,还请皇上借笔墨一用。”
秦桧是个人才,他写出一些字,惊呆众人。
“臣临摹的字,只有七八分像太上皇。若花时间苦学,有信心能做到以假乱真。”
妒忌秦桧的汪伯彦,也恍然大悟。
“难怪太上皇从未在人前出现?第一种流言,臣也听过。臣认为凭赵九龙,应该不会如此。”
汪伯彦也很看得起赵九龙,以为赵九龙,不可能干出挟天子令诸侯之事。
排除第一种可能,只剩下第二种。
也不管有没有外人在,汪伯彦大喜:
“皇上,如此说,赵九龙根本就没有太上皇。他急须找一个人代替,才会用那么多俘虏,换回肃王。”
大家越说越有劲,将赵九龙去赵州也分析透彻。
赵九龙是看在假赵榛份上,才去赵州。结果被骗,反而因祸得福。
“皇上,立即将这消息,公布天下,让大家不要再上赵九龙的当。”
赵构激动得喜露于色,如果这一切是真的,他再也不用受赵九龙威胁。
朱茂被他们踢出大殿,君臣几人商量。
“赵九龙现在威胁不了朕,朕让他对付金国如何?”
“万万不可,”如此做,秦桧哪能向金国交差?
“相反,更要联合金国,消灭赵九龙。此人如此做,说明野心不小,万不可让他做大。”
赵构本想派人去,好好和赵九龙说说。
反正赵九龙手中没当皇帝的货,保谁不是保?
只要赵九龙答应保赵构?他愿封赵九龙为王。
被秦桧一番劝说,赵构打消想法。京东报信的人到来。
“皇上,赵九龙从济南府兵伐汴京,已占领东昌府。”
赵构一时竟不知该高兴还是愤怒,秦桧为他做出选择。
“一旦赵九龙占领汴京,可能会学赵州那边,弄个假太上皇登基。皇上,他们的威胁,远胜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