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应该有不少人会反水。
赵九龙在外面,正在安营扎寨。
宋军的帐篷,多是用油布、少数是动物皮,防水防晒都不错,只是太麻烦。
大家将木材扎进土里,像建房似的,弄成一个颇为复杂的架子,再将篷布套在上面。
就算军中人多,也有些费时费力。
赵九龙为给大家减负,拿笔在纸上挥毫起来。
“赵大哥,你画这是什么?”
“你觉得是什么?”
徐蕾看了又看,只能从外形上看出一些东西:
“这是做什么用的架子。”
赵九龙赞道:
“七妹聪明,这是我为帐篷设计的架子。有了它,以后我们行军扎营,应该会轻松些。”
徐蕾有点担心:
“是不是太少了,经不起风吹雨打?”
赵九龙不担心,后世那些小吃街,这样的篷架一大把。
大不了再绑些石头,一定不会被吹跑。
军中也有匠师随行,一群匠师来到赵九龙面前,一个中年匠师首先大赞:
“九爷这架子,远比我们做的那些省事得多,只是?”
“只是什么?”徐蕾已被赵九龙说服,有点紧张。
“只是这些得要铁料才能支撑起,军中铁料紧张,怕是没那么多来弄。”
赵九龙没想到这事,现在的铁料,甚至是由朝廷官方管理。
他们经常打胜仗,每次都能收获不少兵器,倒不缺正常用的铁。
“以后缴获的铁料,除满足兵器外,其它用来打造这些架子。”
有赵九龙大力支持,大家再没说难。
结果让赵九龙惊讶一把,众匠师三下五除二改正,比他设计的还要好。
他们用木铁配合,不但更牢固,还能节约不少铁。
徐蕾没赞匠师:
“赵大哥真棒,若非你的设计,他们哪能想出这些?”
赵九龙有点无语。在前方打探的林香跑来:
“姑爷,城门打开了。”
这结果许多人都没想到。
城门打开,萧峰带着一大群人走出。
这群人中,还有几个被绑的俘虏,海胜又登上被俘名单。
那几个官将非常不甘,他们只是表明自己的立场,不愿投降赵九龙。
就被萧峰下令,将他们绑来送给赵九龙。
海胜到现在也没搞清楚,萧峰到底有没有投赵九龙。
“赵大人,我们已商量好,愿投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