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一事,宗泽一直在建康一带,为抗击金军、收复中原做准备。
若非有宗泽,金军已打到南边去。
现在朝廷的风向大变,要与金国和谈。
宗泽病倒,很有可能是忧愤成疾。
赵九龙不知道宗泽是什么时候死。
只知道宗泽临死时,念过杜甫的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还大呼三声渡河,应该主要是忧愤过度。
最后没听说宗泽的消息,恐怕不会很久。
“宗老将军的病在于心,我请太上皇给他写封信开导一下。”
赵九龙让赵宣和给宗泽写信开导,王英听进去。
“九爷,太上皇可在这里?我们能不能见见?”
赵九龙只好又来那套:
“太上皇说了,不收复汴京,他不会出现人前。”
王善私下找到赵九龙:
“九爷,义军中,有人说你想挟天子令诸侯,不想让太上皇露面。”
赵九龙已不怪人家,他一直都是拿着赵宣和的信当令箭。
现在临安那边又煽风点火,没这想法的人才不正常。
“王彦将军可有这想法?”
王善摇头:
“王将军很佩服九爷,说九爷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不会做那种事。”
赵九龙已不将希望,寄托在换俘上。
“你回去给王将军他们说,待收复汴京后,我会给大家一个交待。”
王善对此不满意:
“现在王将军进退两难,九爷能不能派人去,现在是说服他的好机会。”
北方义军虽多,王彦的八字军最大、最厉害。
得到他们相助?赵九龙可以少奋斗不少时间。
对于临安那边,王彦非常失望。
临安朝廷虽封王彦为河北招抚司都统制,受朝廷节制,想收复失地越来越困难。
王善就是逮住这个机会,才来劝说赵九龙,去招揽王彦。
……
赵九龙非常心动,他决定派人去说服王彦。
一想要派的人选,发现一个问题。
赵九龙的武将人才充足,文方面的人才很少。目前在身边的,只有赵宣和最适合。
赵宣和虽是难得的文才,要他经过金国地盘冒险,基本上不用想。
赵宣和的野心比赵九龙更大:
“我们可以搞个科举,广招文才。”
赵九龙白了赵宣和一眼:
“你是想赵构那边攻击我们的借口还不够?”
“管那逆畜干什么?”赵宣和的计划都已想好:
“倒不一定要像平时科举那样,可大大简化。将那些文士召集来,到时只考一次,择优录取。”
赵九龙军事上都忙不过来:
“这事你自己弄吧,最好定在汴京。到时,我们应该收复汴京了。”
这种不冒险的事,赵宣和很乐意做,立即就去安排。
妙音来访:
“听林妹妹说,九爷想派人去招揽八字军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