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大家不敢再耽搁时间,除前三名外,三十七个新科进士,再次得到一张表。
这张表和昨天的差不多,只在意向选择,改成了自愿选择,多出四个选择。
解释权归赵九龙所有:
“昨天没有弄好,多出来的四个选择,对大家来说也很重要。”
第一自愿,就算填上也不一定得。要是选择这行的人多,会根据成绩择优录取。
第二自愿,也不一定能得,同样要根据成绩择优录取。
但有一点,要是成绩差的第一自愿,和成绩好的第二自愿相同,朝廷将先满足成绩差的第一自愿。
依次类推。
赵九龙解释完,一些聪明点的人,和李纲一样,像看怪物似的看着赵九龙。
胡铨也忍不住感叹:
“王爷之才,无人能及。如此,就能很好解决大家的安排。”
昨天赵九龙解释完,没人不将他当成怪物。
这种方式要在数百年后才出现,现在的人,就算是诸葛亮在世,也难弄出来。
李纲很荣幸宣布:
“以后,所有中举的人,除状元、榜眼和探花外,都可以参加朝廷各部的人员招聘考试,都会按这样的方式安排人员。”
大蓼一片哗然,质问声铺天盖地而来:
“如此,就算成绩再好,也不一定获得好的职务?那要成绩干什么?”
“太荒唐了,考完还要考?优秀之人,反而不一定有差的人有好结果?”
赵九龙的步子迈得太大,他还想将考题,全换成实用的题材。
比如办案、各级办公、农事、水利等等,去掉所有的四书五经。
赵宣和也没敢同意,只说慢慢来。
但在进士人员的考试中,这事得到通过。
“进士考试,不再考四书五经和文章,全部考为官实用的题材。这考试,称为编制内考试。”
大家哪是赵九龙的对手?所有的质问,被他一一击败。
支持赵九龙的新科进士也不少,滕康说:
“当了官才知道,四书五经真没什么用?诗词歌赋,不过是闲时悦愉而已。朝廷要考这些,我绝对赞成。”
没人否驳滕康的话,四书五经对于当官有屁用,最多是立言立德。
要说德?许进明说得好:
“那些贪官污吏,何尝不是读圣贤书的?他要贪,读再多圣贤书都没用。”
所有反对全无效,大半人通过,赵九龙搞的新科举制度。
怕许多学子不知道给耽搁了,赵宣和在打印好的文书上,啪啪盖上玉玺,宣传天下,协议正式生效。
在赵九龙几番折腾下,新进士考试终于落幕。赵宣和的册封让人意外。
滕康封为中书令,绝对副相级别。
胡铨封为门下省门下侍郎,从二品。他还有个身份,被派往金国,迎接换回众人的正使。
虞允文被降为签书枢官院事,从二品。
李清照被封为翰林学士,正三品,她也是历史上首位女翰林学士。
不少人,并未按分数来分配。
陈林被封为正四品秘书监,排名第十的张孝礼,也被封为正四品的给事中。
另外,还有不少重要职务,并未填上。包括参知政事、尚书令等。
赵九龙多了一个官员、枢密使,他封什么都没人有意见。
回到家,几女正在桌前忙活。
“赵大哥快来看看,我们设计的如何?”
昨天赵九龙说出设计表格之事,大家兴趣满满,连飞月也参与到设计中去。
桌上弄了一大堆设计好的各种表,赵九龙给大家指点一会,下人带来一人。
“金国派完颜娄室代替完颜阇母,成为在中原的统军大帅。”
“难怪他会出使这里?”李如意猜到一些:
“他可能想亲自来看看,找对付我们之法。”
徐蕾一脸惋惜:“早知如此,就将他悄悄解决掉。”
赵九龙倒不怕完颜娄室能打探什么,现在科举之事已完,他将重心放在军事上。
“建康的兵马,应该整顿得差不多了吧?”
徐蕾双眼冒光,挽住赵九龙:
“赵大哥,我和姐姐已商量过。到时南伐,我们也去。”
赵九龙现在太忙,他们的婚期已延后,暂时定了个小目标。
待收复临安、灭了赵构的伪朝廷,他们再成婚。
“好,到时我们攻到临安就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