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听到的好消息太多,大家虽高兴,已有点麻木。
连收复淮西、阴张俊一大堆人马的消息,也只是君臣一起喝杯酒乐呵一下。
一个消息传来,将大家吸引住。
“岳飞是何许人?为何一投过来,义王爷就要推荐他为副帅?”
已有刘锜几人的前车之鉴,大家现在对赵九龙的眼光,已不敢乱怀疑。
李纲对岳飞的评价不错:
“岳飞虽年轻,是个将才。曾败金军、破叛军。只是威望差了些,没能立更大的功劳。”
还是有些人不满:
“就算是人才,如此年轻就任副帅?是不是太过了?”
“一点不过,”赵宣和一直没忘赵九龙说的那些话。
“当年若任岳飞为帅,哪还有靖康之变?金国都被打回老家了。”
赵宣和一直想招揽岳飞,对方终于投过来。
赵宣和太高兴,他认为,现在有了赵九龙和岳飞。
就算他在这皇宫干混,也能收复失地,得到千古一帝的封号。
“朕欲封岳飞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众爱卿以为如何?”
全惊呆,天下兵马副元帅,和在赵九龙军中任副帅又不一样。
同样可以管天下兵马,在军中,是除赵九龙以外的二号人物。
“皇上万万不可,此人才投过来,仗也没打几场,岂能如此大封?”
没人不反对,就连李纲也反对:
“岳飞还年轻,现在的功劳,也不足以如此大封。皇上要重用,以后可让他独领一军。”
在大家的劝说下,赵宣和才将他想好久的册封压下。
“将一干人犯带上来。”
淮西一群不愿降的官将,已被赵九龙送到。
赵宣和瞪着头号战犯张俊:
“张俊,你祖上皆是我大宋官员,为何要帮反贼对抗朕?”
在半路,张俊想了好多东西,像变了个人似的,给赵宣和猛叩头:
“臣并非想对抗皇上,以前臣误以为义王爷是奸臣,想谋大宋江山,才会如此。求皇上再给臣一个机会,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张俊本就是小人,哪会一根筋求死?
一计不成,他对赵构的忠心已尽。
就算现在赵宣和派张俊去杀赵构,他也会去。
众人虽鄙视,赵宣和虚荣心大起,非常满足:
“张俊虽有罪,是个难得之才,可为朝廷所用。”
“不可,”李纲是个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之人。就算是张邦昌,他也想降罪砍对方脑袋。
“张俊率大军攻我军,不知伤亡多少将士。又阴谋害义王爷,其罪当满门抄斩,绝无可赦。”
张俊大惊,为活命,他也不管大家信不信:
“皇上,臣在南边有不少知交好友,那些人多数是领军将领。臣可能劝他们来投,以赎其罪。”
赵宣和虽动容,不傻:
“先将他关起来,让他写信劝说。”
……
赵九龙的选将结束,两万多新投的军队,士气空前高涨。
没人再怀疑,他们无法立即上战场。
只有许多人不满,在闹情绪。
“王爷,我手下那些弟兄,也想参加这样的选将。只一次,就算输了他们也认。”
许多将领大吐苦水,这次选将太成功,他们手下的士兵也想推翻他们,重新选将。
一些人甚至上书赵九龙,想让赵九龙再搞一次选将。
虚伪说得不得不重要,重在参与。
赵九龙苦笑:
“现在我军编制已满,这样吧,以后再有新军,没参加过的人,也可以参加。”
赵九龙画了个大饼,才将大家的情绪稳定。
这天,岳飞收复安庆府,带着大军回到庐州城。
岳飞的一万五千人,已增加到一万八千多人。
另有两千多个俘虏,这些俘虏,也多半愿意投降。
现在赵九龙在淮西的兵马,已达到八万余人,他决定再次分兵。
“赵构派兵,从淮南东路出兵,袭击我建康一带。岳将军率三万兵马,去那里对付他们。”
赵九龙没说防守,直接说对付,意思又不一样。
如此一来,岳飞并不一定死守建康,可以带兵打出去。
现在管两三万兵马的人,已能称为帅。
岳飞独领一军,他的那些铁杆弟兄,比他还要高兴。
“王爷放心,我们一定不负你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