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败将,不敢让刘大帅如此抬举。”
“大将军快快请起,”刘光世对这帮叛军十分礼遇:
“大将军是败在赵九龙的奸计上,并非本事不如他。如今我们兵马已有五万,大将军定能在此一展才能。”
杨幺被刘光世捧得心情大好,大家聊得正欢,一骑来报:
“赵九龙率三万多兵马,已快到攸县。”
大家的好心情被破坏,叛军纷纷请命:
“赵九龙竟敢追到这里来?大帅,我们去灭了他们。”
“不急,”刘光世并不惊讶:
“他们是想在这里与我们对垒,我们没必要去攻城。我所虑,只是担心赵九龙会耍奸计。”
这事,大家一致赞同,黄诚叹道:
“赵九龙每战必耍奸,他善于策反。我们那一万水军,就是被他用奸计策反去了。”
“黄大人所言甚是,”刘光世的军师梁启堂接道:
“听说赵九龙在大圣水寨抓了不少人,其中就有许多将领的亲人?”
这事,黄诚也很担心。只是他们快成为一盘散沙,他的建议没能通过。
梁启堂也有一个建议,将除杨幺、杨钦和黄诚三人外,所有叛军将领全部送去临安。
这手笔太大,全呆住,各种反对声铺天盖地袭来。
“一来就想夺我们的权,这就是你们的诚心?”
黄诚也觉得过分了:
“可罢免那些有亲人在赵九龙手里的将领,至于其它人就算了吧。”
梁启堂叹道:
“不这样搞,很难战胜赵九龙。说不定,赵九龙已策反一些人。”
有些人听得心脏怦怦直跳。刘光世面有难色:
“梁大人说得有理,只是这样做,是不是太过了?”
梁启堂忽悠:
“皇上绝不会亏待大家,大家在帝京为官为将,远比在这里要好得多。”
刘光世点点头,看向杨幺:
“这样吧,他们全由我保举去临安,定能得到皇上大用。”
被刘光世两人一通忽悠,反对的声音虽大减,杨幺很难下这决定。
一旦他那些手下全离开,他基本就成了孤家寡人,只能乖乖当刘光世的手下。
但不按刘光世那样做?杨幺心里也没底。
为了复仇大业,杨幺咬牙下令:
“就按梁大人所说,我这些弟兄,就拜托大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