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上很相似。
三十多年前,大理权臣高升泰废皇帝段正明,自立为帝。
因各部落反对严重,高升泰在临死时,又将皇位还于段氏,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也就是金老父子书中的段王爷。
在二十几年前,段正淳也不知是不是被人绿了,真将皇位传给其子段和誉,自己跑去当和尚。
大理现在的皇帝,就是会六脉神剑的段和誉。
段和誉是大理在位时间最长、活得最久的皇帝,活了九十几岁。
段和誉为政清明,在大理的名声不错。又加上与权臣高氏和亲,得到对方大力支持。
虽有叛乱,都没大的影响。
现在大理的发展很不错,段和誉以前向赵宣和、现在的赵构都递交过国书、进贡,愿当小弟,悄悄养精蓄锐。
现在的相国高量成又是个能人,兵马已达二三十万,难免不会打他们的主意。
赵九龙知道那帮边地人,不统一,只谈感情,根本换不来和平。
“吴大人还是镇守四川吧!”
如此老实,吴玠很意外:
“王爷为何让下官继续在四川?”
“现在四川动不得,维持原样最好。”赵九龙野心不小:
“吴大人能不能将吐蕃统一了?”
吴玠苦笑:“打败他们没问题,只是现在这情况?下官认为没必要动他们。”
赵九龙自己都忙得不可开交,现在凭大宋的国力,也支撑不起又一场大战。
赵九龙那些想法,只有等他振兴大宋以后再说。
吴玠对这些问题也很上心,他平时也YY过。
“不是下官说大话,灭吐蕃只要十万精兵,灭大理也一样。”
十万真不多,只是吃的,军饷等等,现在大宋很难挤出来。
赵九龙不敢多要兵马,也有此考虑。
他现在的兵,军饷都发一半,还有一半欠着。
就算人死了,以后官府也要发到他家人手中。
“暂时不用招惹他们,多从吐蕃等地,进些马匹牛羊等物来,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后备粮仓。”
这些事吴玠想过,四川虽不缺吃,中原缺:
“要换那些东西不难,他们对我们的药远胜过茶器等物。若用那些东西换,绝不是问题。”
赵九龙立马就答应一事:
“朝廷在你那里建个大型药坊,专门针对他们,上面的字也换成他们认识的文字。只换那些东西。”
吴玠很激动:
“我们那一带的药草并不缺,完全能自给自足。若如此,下官定每年为朝廷,换来大量马匹牛羊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