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的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人心也在飞快丧失。
就算有秦桧、折彦质这样的能人坚持,也改变不了灭亡的进程。
庆元府,同样有不少官将,已在为自己的前路考虑。
赵九龙在牛子山的帮助下,挖到七八个官将。
只是这些官将,都非折彦质的亲信或重要人物,对赵九龙的帮助有限。
折彦质手下重要将领,全是他的老手下,很难被赵九龙挖过来。
新投的官员,推荐一个赵九龙名单上没有的大神:
“通判夏思成并非折彦质的人,他是本地人,此人或许可投。”
折彦质在庆元,军政一把抓,通判绝对是庆元第二号人物,非常重要。
这次赵九龙没亲自去冒险,递了封信给夏思成。
“老爷,有人送了封信。”
夏思成看完信,吓得脸色发白。
赵九龙在信上,给庆元府的富人,定了个勾结叛军的罪名。
这里的富人,只是人就捐了五千个给秦桧,钱粮等捐得更多。
赵九龙来劝的人晚到一步,人和物资全被秦桧带走。
夏思成第一时间赶到指定地点。
“我们误以为会被匀财产,才会做出如此错事。还请李大人给义王爷说,我们以后绝再资助他们。”
赵九龙知道他们上了秦桧的当:
“资助叛军,和叛军同罪,远比匀财产更严重,夏大人作为当地官员,难道不知?”
夏思成自然知道,他们只是怀着一分幻想,以为秦桧能抵挡住赵九龙。
没想到赵九龙一来,就将衢州轻松拿下。
现在,就算秦桧自己,恐怕也不相信他能抵挡住。
“一切皆是下官的错,义王爷仁慈,他不会为此事为难大家吧?”
夏思成倒有担当,赵九龙冷笑,他的仁慈,一次次被人利用。
“义王爷虽仁慈,管不了朝廷。现在叛军只剩下这点地方,大家还要一条路走到黑?是要砍些脑袋了。”
夏思成吓得满头大汗,他若非为了家乡,已辞官归隐。
“李大人,真没办法救大家了?”
差不多了,赵九龙说出他的目的:
“办法只有一个,就看夏大人愿不愿意干。”
……
赵九龙的大军已到门前,浙东所有官将都在急。
庆元府城西三十里地,有一座关帝庙,听说十分灵验。
折彦质听手下大将向必武建议,带着一群人,去那里求关二爷保佑当地。
这次折彦质搞得很正规,还请了不少方外之人凑热闹。
向必武趁做法事时间,在后院找到一个熟人。
“吕将军,我已将大帅他们带来,王爷在哪里?”
吕崇胜白了向必武一眼,他们打探到,这几天折彦质一直在忙。
折彦质以瞒天过海之法,向这关帝庙四周,输送数千兵马。
一旦动手,他们很难逃走。
折彦质可能怕赵九龙,只是明着带来的人就有一千余。
“他们人那么多,王爷怎好露面?今晚,你将折彦质等人控制住,到时王爷再出来与将军庆功。”
向必武有点懵:
“王爷不是说派你们的人协助吗?”
这事,吕崇胜也有说词:
“王爷的确这样说过,只是我们的人不多,折彦质有一千人,干不过他。”
向必武问:
“王爷有那么多人,带来的应该不少吧?”
吕崇胜暗自鄙视:
“人倒不少,只是怕被折彦质发现,仅带来几十人。”
只有这点人,向必武偷偷高兴:
“没事,带的士兵,有一半是我的人。有我配合,定能控制住他们。”
对这方面,吕崇胜也很有经验了:
“你有一半人,拿下他们还不轻松?这可是大功一件,还能省去王爷不少麻烦。”
向必武说什么都没用,吕崇胜都有说词对付他,懒得再说:
“也罢,待我抓到人,再向王爷请功。”
原本要在关帝庙配合向必武的赵九龙,此时已进入庆元府。
……
折彦质出城,城中由其子折守信坐镇。
折守信很负责,整天都待在军营。
下午,夏思成带来一人:
“折将军,此人是关中名士徐生,我好友。才从汴京来,听到一些消息。”
一听从汴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