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龙一个雕虫小技,成功让大家改变他的看法。
“这法子的确非常棒,比在沙子上写字更好,可大大节约纸张,还能练字。”
大家接受赵九龙,他被周纯然请到客厅,享受到一杯清茶的待遇。
“如今太上皇快要收复南方,正是用人之时。周先生何不出山,为国为民尽把力?”
赵九龙生怕周纯然真出来为官,岁数太大。赵九龙希望他继续教书,为大宋教出更多人才。
周纯然仿佛听到赵九龙的心声,脸色一下子不爽起来。大师兄吴林赶忙将话接过来。
“恩师已发誓,绝不再为官,李公子不可再说那些事。”
赵九龙内心很理解周纯然:
“不为官也可以为我大宋做些事,我有个想法,若是我大宋,每个地方都有这样的书院?甚至更好,会怎么样?”
这话太脱离现实,年轻学子钱海宾冷笑:
“李公子有多少家底?多少人才,能建立成千上万所学院?”
这些事,原本赵九龙要收复南方后再说。碰到这些人,只能先说出来引诱一下。
“要想成立那么多学院,必须得朝廷帮忙。就像建卫生室那样,至少要建在每个县……”
大家的兴趣成功被挑起,周纯然叹道:
“需要的银子,非卫生室可比,朝廷也没那么多银子。”
赵九龙将他的大计说出。
每个县,至少建一所学院。县里的学院分小学、中学,收五至十四岁的学生。
所教内容不限文学、算术、农学等等。
教材由朝廷统一编写,到时请天下大儒共同完成。能做到更科学化、人性化,实用化。
州府的学院再增加一个高中,有实力的,还可以增加大学。
高中基本上就是成人学子了,所学的内容自然更多更广。
只有读完高中,才有资格参加科举。
至于大学?基本算是给很有文化的人开的,上课之人几乎都是大儒一级。
若在大学的学习优秀,甚至可以保送为官,不用经过科举。
赵九龙说得十分详细,将李如意也听呆。
最重要的事赵九龙没说,周纯然急得抓狂:
“银子呢?在哪里找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