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被赵九龙的蓝图给震惊到,满朝文官,就算赵九龙那些铁杆粉丝,也只敢半信半疑。
“王爷,天下就只有这么几块地方?”
“我大宋的地盘,怎么还没金国大?”
赵九龙搞得很粗糙,什么州府之类的他统统没写,国家也只写了些他们知道的。
准不准赵九龙也不知道,为这地图,他还请教过一些海外人。
每个国家,皆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大宋的地盘面积,比金国略小。
“所以大家需要努力,将天下这些地盘都纳入大宋国土。”
大家的智商不一样,看到地图的想法也不尽相同。李纲为赵九龙证实:
“义王爷所绘地图应该不会假,扶桑、吕宋这些位置都和我们知道的差不多。”
胡铨感觉很庆幸:
“真没想到,外面还有这么多地方。还好许多地方都是岛,隔着茫茫大海。”
虞允文感叹:
“这么大的地方全是海,远比陆地大得多。说明大海的发展前景,也要比陆地更好。要是利用得好,何愁不能强大?”
“虞大人说得是,”虞允文说的话,赵九龙最满意。
“就这么说吧,只要我们大力发展海产。仅沿海一带,每年从大海中捞上来的鱼,也能够养活我大宋不少人。”
赵九龙给大家规划,在沿海一带,大力发展海产,多建海产加工坊。
将那些东西加工成易存储的干货,远销到全国,甚至其它邦国。
海贸方面,大家更是听得双眼冒星星。
在沿海甚至京城,成立各国的办事机构。到时他们也会去那些国度,成立这样的机构。
将各国的好东西,运到大宋来。将大宋的东西,运到其它国家去。
只要和诸国建立起海贸,大宋只要几年时间,就能胜过靖康之变前。
到时,就是他们大举北伐之时。
赵九龙有关改革海贸的事,被全盘通过。他只是总指挥,没时间亲自去跑腿。
他将发展海贸的重任,交给虞允文。
海贸之事说完,朝殿招进来一大群人。
跟着赵九龙打天下的人,终于迎来春天。
朝廷按众将的功劳,已将对他们的封赏整理出来。
赵九龙已封无可封,没打他的米。
功劳最大的是岳飞,岳飞在荆北就立了大功。
在建康快被敌军攻破的紧急关头,他将敌军打跑,又以一军之力收复淮东,扫平两浙沿海一带。
被封为侯,正三品大将。赐京城宅院一座,赏银一万两,田地五十亩。
岳飞之下,赵云、杨庆林、郭放原、吕崇胜、呼延通等二十多人被封爵。
杨存中、江浩等人被提升了好几级,已是军中中层将领。
黄佐、等一些才智不凡的文人,直接被封为州府官员,免去考试。
对岳飞的安排,现在几处与金军马对垒的人,都做得不错。
京城的兵马已达十万,大半都是些杂军。
赵九龙暂时让岳飞在京城练兵,以备不时之需。
……
随着赵九龙大婚,和第二次科举临近,汴京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不乏一些其它肤色的海外人。
徐蕾的家人已赶到京城,赵宣和已传旨,下个月就是赵九龙大婚之期。
徐蕾已回到赵宣和赐的府第,好友弗格玉很讲义气,留在京城一直要等她大婚后才离开。
李如意将以前李师师的别院赎回,有更多的公主相陪,也不寂寞,等待着大婚来临。
这天,金国派的人也来赶热闹。
“金国使臣宇文虚中觐见。”
大家再见到宇文虚中,已没有任何自卑感。
反而是宇文虚中,比以前更有礼。
“金国使臣宇文虚中,拜见宋帝。”
赵宣和的腰杆挻得更直些:
“完颜晟又让你来做什么?”
宇文虚中暂时没说,他拿出一大叠纸给赵宣和。
赵九龙现在更忙,也没时间打听金国那边的事。
见赵宣和脸色越来越激动,以为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这些全是皇儿和皇孙他们给朕的?”
宇文虚中恢复几分大国使臣风范:
“正是,那些皇子还罢了,皇孙都还小。他们凭着记忆,画了不少宋帝和各位娘娘的像。每每提及,总是如雏鸟,让人不忍视之。”
众人皆怒,只有赵九龙很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