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科举考试即将举行,这天,京城乃至整个大宋,迎来一件足以轰动天下的大事、
义王爷赵九龙大婚。
三个地方,迎来人潮高峰。
徐蕾那边,济南府能沾边的亲戚,几乎都赶到。
还有她在军中认识的那些官将太太团,热闹非凡。
徐府为摆酒席,包下附近几座酒楼。
李如意那边,众公主今日虽不方便去。
京城认识的人,做生意认识的商界人士,还有不少几边都要走的官将太太团。
许丽华也千里迢迢赶来。陪李如意。
李如意的师奶奶阮嬷嬷、明心师太海青,作为她的至亲长辈,坐在父母之位。
赵九龙这边最热闹,除了众公主、妃嫔外。
来自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许多自发赶来的百姓,在京城的考子也赶来不少。
还有些意外的客人,西夏那边已接到金国要灭他们的消息,派了一个使团来参加赵九龙的婚礼。
赵九龙两世人,第一次结婚,搞得比太子结婚更隆重。
义王爷前后两条街,全是他的酒席。
不止两条街,在义王府附近,有十多支戏班登台献技。
在众女的忙碌下,义王府几乎被焕然一新。
赵九龙又创造几个范例,让以后的人结婚更丰富。
两条街,上面全是彩纸剪成的吊坠。被一条条彩绳系着,看上去就很喜庆。
义王府更是张灯结彩,大门口,有一幅很大的画像。
画像上有三人,赵九龙在中间,李如意在左,徐蕾在右。
三人都穿着红色喜服,面带笑容,栩栩如生。
这是请大画家所画的结婚照,这东西一出。以后有条件的人,都照猫画虎,很快传遍天下。
赵九龙的接亲队伍也很丰富,所有公主全到,还有些已断奶的皇孙。
赵九龙设计的马车,现在已传遍大宋。
全是超豪华的双马车马车,许多是从别人那里借来。
他们首先来到李如意那边。
今日的李如意,身着一套红色盛装。头上戴的凤冠,是宫中为她和徐蕾特制。
赵九龙与她一道,向阮嬷嬷和海青跪下。
阮嬷嬷激动得泪如雨下。
“如意有这样的好归宿,师师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了。”
说到李师师,李如意也没能止住眼泪:
“嬷嬷和青姨别走了,就在这里和我们在一起。”
以前李如意就要将阮嬷嬷接来,被对方拒绝:
“今天下已太平,在哪里都一样。我那里离这里不远,随时都可以来。”
今天的海青,没再自称贫尼:
“你们勿念我们,我在九泉庵住习惯。来其它地方,反而会打扰清静。只要你们过得幸福,青姨就知足了。”
赵九龙没再劝说:
“嬷嬷和青姨放心,我定会让如意,幸福一辈子。”
两人拜礼完,赵宣和的圣旨传到。
“追封李师师为宣国夫人,封徐茹云为二品诰命夫人,海青为九泉师太。”
徐府的人更多,徐蕾的爷爷坐在最上席,父母徐平和方氏坐在左右。
婚事一波三折,一家人终于等到今天。方氏忍不住眼泪说:
“蕾儿能跟着九龙,是她的福。我们相信九龙,一定能让她平安幸福。”
徐蕾没哭,她难得等到今日,当众以权谋私:
“我们请皇上将爹爹和哥哥他们调来京城,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徐平现在是济南府知府,他没答应徐蕾:
“你爷爷老了,我们也都不愿离开家乡,你娘可以在这里陪你们一段时间。”
徐家赵宣和也传旨了,封得更多。
从徐蕾的爷爷奶奶开始封,一直封到她的几个哥哥。
一家人有四个爵,五个诰命。这份殊荣,在大宋很难一见。
赵九龙拜堂没能在义王府,还好今日的皇宫,为他到贺的众人开放。
皇宫大门口,也挂着一幅很大的画像,比义王爷那幅稍差些。
这幅画出自最善画的赵福金之手,仿义王爷那幅所作。
皇宫最大的太极殿,赵宣和和郑氏坐在首位,左右是众妃嫔。
下面坐着文武百官,更外面才是来凑热闹的众人。
三人向赵宣和拜下,赵宣和感慨道:
“朕等这一天,已等好久。想当年,朕和九龙在逃亡路上吃鼠肉、野菜,仍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