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僵持阶段,是我们北取合肥,庐江,巢湖等地的绝佳时机,只要那徐庶与诸葛亮不傻,都不会轻易的让曹操回援。”
周瑜说此处,自信道:“而只要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足够我尽取合肥,庐江等淮南之地。”
孙权低头沉思半晌之后,淡声道:“公瑾,不急,还是再等等吧。”
“主公!”周瑜急声道。
“我意已决,公瑾无需多言。”孙权说完便拂袖而去。
只留周瑜一人在堂中,愤愤不已。
鲁肃在一旁一言未发,他不知道此时的主公到底是顾及曹军势大,还是怕公瑾…
三日后,一斥候朝着曹军中军打帐飞奔而去。
“禀主公,宛城北面发现粮队,走小路,昼伏夜出,朝着博望城而来。”
曹操面色一振,喝问道:“有多少粮草?兵马几何?”
“粮草百余量,兵马二千人左右。”
“再探再报!”
“诺!”斥候领命躬身退出。
曹操远望南边博望城,脸上毫不掩饰的得意,口中冷笑道:“这次我不仅要夺走你的粮草,还要兵不血刃拿下博望城。”
宛城至博望城,一山间小道。
微风袭来,陈到独自领兵,埋伏于两侧山坡之上。
山坡下,此时正有一支百车运粮队从眼前你经过,车轮因为道路不平,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
因为昼伏夜出的缘故,此时已是夕阳西下,只有天边那残存的红霞,在不舍中渐渐消散。
附近山林,一片寂静,只能时不时的听到一些虫鸣蛙叫。
“陈将军,军师说要诱敌劫粮,为何我们不走大路?”副将不解的问道。
“曹操生性多疑,军师说过,如果我们走大路大摇大摆的话,反而惹的他不敢前来。”陈到盯着下方的运粮队,头也不回的说道。
副将挠了挠头,还是不解的问道:
“那即使让曹操不生疑,我们走小路如此偏僻,万一曹军斥候发现不了,那岂不是弄…弄什么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