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但是好歹也勉强算个人才。”
庞统的目中无人使他在吴国寸步难行,三位大将对他处处设防,在吴国他实在没办法待下去,一度他想投奔魏国的曹操。投奔之前他认为有必要告诉他的好友诸葛亮,诸葛亮得到庞统的信立马回了十万火急的信,让庞统赶紧来蜀国投奔刘备,他已经妥善安排了一切,只是让他溯江而上入川途经汉水之畔的襄阳时,去隆中家中与她姐姐诸葛氏一路相伴来成都。诸葛氏是诸葛亮二姐,姐弟俩一向感情深厚,掐指算来已逾七载未见,骨肉分离让诸葛氏痛不欲生,二姐诸葛氏打算代替全家前往成都看望诸葛亮。
后来庞统才发现这其实是诸葛亮的精心安排,他的用意就是促成庞统与其二姐诸葛氏的百年之好。那时候正值初夏时分,天气异常闷热,快接近隆中时庞统
突然发现山道上有彩色的四脚蛇目的不明地蹿动。抬头一看,近旁香榧树或枫香树上蠕动着密密麻麻的四脚蛇,那潮湿绿的背部和枣子红的腹部呈现出一种妖异的鲜艳的颜色,他胸闷得透不气来。山岭后面正涌起一团乌云,乌云慢慢耸起如同“山崖”,越耸越高,顷刻之间头顶上那道“山崖”崩塌,乌云密布天空,瓢泼大雨牛鞭子一样抽过来。仿佛老天被放牛娃捅了个大窟窿,雨水倾泄而下,茫茫大水将天与地淹没。
就在这个大雨瓢泼的山道上庞统淋得像只落汤鸡的时候,一个穿棕蓑、戴斗笠的村女出现了,她身上一件春水绿起豌豆花的青布衫裹紧了她的身段,显得那么纤瘦。她在山道上东张西望,犹豫不前,看到庞统的那一刻她且惊且喜。她就是诸葛亮的二姐诸葛氏,这也是她与庞统的第一次见面。她得到诸葛亮托行脚商人捎来的信,说他的好友庞统会来隆中接她一同到成都,诸葛氏从字里行间看到兄弟没有完全挑明的那个意思,她既胆怯又害羞,矛盾的心理让她一时拿不定主意,却不由自主地眺望村外的山道,盼望着那个叫庞统的小伙子蓦然出现。终于在春末夏初这个大雨之日,她在后门口看到他孤独的身影。她从来不曾见过他,但是一瞥之下诸葛氏就认定他就是弟弟诸葛亮所说的高人庞统,她熟悉每一个隆中的人,隆中人的样子与庞统的样子完全不同。
后来这个初夏就成为庞统最为怀念的初夏,他回忆起隆中漫山遍野的野萝卜花脸上情不自禁有点发烧。他和诸葛氏一同走下山道的时候,雨过天晴,绵延不断的青青大山淡淡远去。初夏的蓝天高远明净,宝蓝色的天空像村女浆洗过的竹布衣裳。远远的天边,一弯彩虹就搭在两座青山之间,把人间点缀成仙境。
庞统和诸葛氏一路相伴来到了蜀国,诸葛氏成了他的妻子,他们有了儿子也就是庞少白的父亲庞墨生,庞统也和诸葛亮一样成为蜀国中郎将,他和诸葛亮成为蜀军中名闻天下的双雄,让蜀国的对手闻风丧胆。他们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为刘备建功立业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刘备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攻克白帝城,被重兵包围。庞统率众解围,被飞箭射中,那一年三十六岁,他的儿子庞墨生才八岁。刘备多年以后一说到庞统就泪流满面,追封他为关内侯,并亲自为他选定墓地落凤坡,据说那是一块风水宝地。庞墨生在蜀国也受到刘备的呵护,只是刘备驾崩庞墨生的灾难来了,他永远忘不了那个狂风呼啸的冬夜,夜半三更时分家中大门猛地被人踹开,几条黑影伴随着狂风落叶席卷而入。混乱中母亲诸葛氏被人勒住脖子丢下深井,而他在挨了重重几棒之后昏死过去,家中男仆拼死相救才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将他从魔掌中夺回,逃离成都,流落到男仆的家乡吴国歙州,他就是在这里生下他的儿子庞少白,也就是在这里开始砍松造墨。不得不说这个庞墨生,从他的名字里就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为墨而生的男人,他的墨庄在歙州独树一帜,他亲手打造的墨成为宫中御墨深受三国文人雅士喜爱,他最后因墨垄坍塌而早逝,但是他的造墨技艺却一丝不漏地传给了独子庞少白。庞少白是那种聪明绝顶的白衣少年,他本来就是一个无师自通的少年人,在父亲点拔下很快成为歙州造墨高手,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绝技让他在墨界声名远播。一个白雪覆盖的初冬,八卦村出现了两个黑衣如墨的采墨人,他们是魏国宫中暗中派来的采墨人,他们雇了六个挑夫购买了一百锭宫中御墨,并且选中了这个年轻人到魏国去帮助他们开坊造墨。
后来发生的故事就远远超出了庞少白的想象,当然也超出了我的想象。在魏国的某个晚上,他们就投宿在悬崖绝壁之上的麒麟阁。在道士们若有若无的传经布道声中,那个与他抵足而眠的年轻人在黑暗中突然握住了他的手。他以为是少年人睡梦中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