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黑幕之门 > 天幕

天幕

李秋一时没有作声,又将头低了下去。他如果袒露自己对那边兴趣,便很容易会被打上宗教信徒的标签。

这尚且其次,他的身份不能允许他与雨国高层产生私交。更何况,发生在他身上的不是私自搜集雨国情报,未报上层那样简单,而是实打实的信息交换。自然也可以被有心之人说成利益输送,通敌卖国。

玉诞国上有川泽国的打压,下有一众小国的竞争。如果出现这样的丑闻,上面可能会收取玉诞的一部分治空权柄,而航天部则会失去在航空业的话语权。

思索间,李秋想到:雨国是起步极早的涉及高空领域的国家,他们的房屋甚至在几十年前就建到天上去了。而现在,在湖西国的制约下,其他一众小国即使掌握了相应技术,也没有权利在头顶的空中建设科技基地,甚至连民用房屋的建制都受到严格的制约。

他们的技术,他们的条件,使他们不需要在这方面求助第二方,而这次,又是因何缘故?

内部的矛盾?湖西国的影响?也许都是,更重要的是,时间紧迫,紧迫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所以这份保密条件极低的纸质文件被送到了玉诞航天部,而关键的录像资料则被秘密派送到了与他们关系友好的自己手中。

这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两秒后,李秋站立了起来,这使得他看起来像一个被老师提问的学生,忐忑,惶恐,不安,组织着自己一知半解的问题答案。

李秋出生在高耸的大山中,那是紫光弥漫最稀薄的地方,从遥远的地面线上投来的一条条光束被一座座大山阻挡了大半。

而紫星人类需要光照,就和吃饭饮水一样作为最基本的需求。光照稀薄意味着生命稀薄,昏暗的时空环境也同时造就了迟滞的发展。

直到十一岁时,李秋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课,课堂上,那个老师举着一个格外明亮的电灯,它散发出了明晃晃的白色光照着在座的学生睁不开眼。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工业制品,它的售价通常只需要一个中等收入的人的一顿饭钱,而世界每天会产生两千万个这样的灯泡。假如每三十个灯泡需要用到一根半米长的电芯,那么世界每天需要生产多少电芯才能满足灯泡的生产?”

台下的李秋咧嘴笑的很是开心,然后他就站着上完了那节课。

此时的他忽然回忆起了那时的场景,彼时的李秋尚不知晓,人类制造的灯泡能够持续发亮,却无法替代从渊瀑射来的光线。

他也是后来才知道,紫光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至今没有方法可以复刻。

李秋自嘲一笑,他环顾了一下在座的七个人,驹留空还在等着他回复,对面的叶新低头看着文件,以及他左侧的两位,一个在盯着他,一个则在看着另一个,表情扭捏。

而他身旁的人,自是低着头,在思考着。倒是一向与自己不太熟络的言教授,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他的脑海里再次闪奏起方才发动机不断轰轰的声音,在那纷乱繁杂的声音中,李秋隐约听到了一丝极具规律的震动。

“我与雨国的人在私下里,或者说暗地里,一直保持着较为刻意的联系,我们相互交换了一些比较前沿的理念。”

李秋最终决定坦白这件事情。

他指着屏幕说道:“这座“桥”,是由一种隐秘形态的物质构成,而这种物质是由天幕析离出来。”

“天幕”这个概念对几个人都不是很陌生,他们对于气层形成的各种学说都有涉猎。

据说在紫星气层的最上层,还存在着一道屏障。这道屏障控制着气层的形态,同时也制约着屏障内的生物,使之难以逃脱,这解释了紫星之前的众多星球未有文明出现的原因。

如果所有星球都在靠近渊瀑后再远离渊瀑,那么当其中一个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求延续,它首先选择的不是渊瀑,而应该是他后方刚刚驶入光明中的星球。

如此一来,总有一个文明会长久的停留在渊瀑所对应的位置。

但现实是,紫星是孤独的,这里没有外来者的痕迹。而以紫星对外界的观察,也同样没有发现其他生命存在的迹象。

那么以这个假说为事实,结果就很明显:紫星人会像其他假想出的生命一样,在自身所在星球彻底消失在渊瀑外围之前,无法离开。

想必人们无法接受这个观点,因为这个世界尚有许多人指望着未来不可揣测的希望活着。

“在一个不清楚年代的历史记载中,雨国最上层的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