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央紧紧盯着来自祁思夜舱室传递而来的转向信息,手中握着摇杆。
多数时候,配合领航机都直接由控制系统的电脑完成,她只需要遵循领航机的运行方向来略微操作以求适配便好,呈现在她面前的操作台上的众多按钮也都是为了更好的配合领航机而设计。
毕竟,扔出一个石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要再用石子,扔出一道与之相同的弧线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
而领航机的轨迹也不是一道简单的抛物线,他扭曲着前进,在不同时刻都呈现了不同的状貌,他的尾迹也因躲避光团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深航机群就以跳动的姿态在回避光团时又上升着。
在这些光团之上,是更致密的气体环境,以至于有局部雨群的出现。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气体中的某些物质会相互聚集,结成云团,凝结液滴,并滴落下来,在落至光团时,又会在高温下蒸发回上层。
在这之间,有一个相对温度湿度都适宜的区间,一些神奇的生物生活在这里。
离开成群的电团,上升到这个高度,顿时明朗了许多,通过观察口,可以看到外面的天空基本上很空旷。
“话说古人讲述的能够腾云的生物就生活在这里是吧?”
“没错,这里只是一部分,但古人没有到访深空的能力,他们也没有办法直接看到气态生物。纵是描述起来多么的绘声绘色,也只是寄托情思的臆想。”
“涂冀,我记得我们有带观测工具吧,在你那里吗?”
“我特意从徐中尉那里要来的,专门用来捕捉运动生物影像。这东西不在军需目录,是他的私人收藏。”苏央听到这,背着摄像露出一个无人看见欣慰微笑。
涂冀扭身从他的储物箱中拿出了一个半尺长的筒状工具,揭开两头遮光盖,将其从一头插进座舱的观察设备孔,这样画面就会显示到屏幕上。
在进行着色处理后,屏幕里开始显现不同的颜色。
依稀的云雾,其上是致紫色气层,其下是稍微稀薄的暗淡雾池,其间数千米连贯上下的根根丝线渐渐显形,在没有风动的情况下微微扭动着,两头伸展的无数细毛分别扎入一一在对应区域扩开的孔洞里。
人们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只当做是自然现象,直到发现那些细毛会在环境转变的时候主动收回,它们不再从气层中汲取营养,而是进入消化时刻,那些细毛也会一根根的枯萎,直到下一次雨季的到来。
“气虫,或者叫风龙,我记得书本里这样写的吧。”涂冀嘟囔道,他紧紧注视着屏幕,被那里的画面深深吸引。
苏央没有回答他,盯着那儿淡薄的云气,她注意到,处在交隔地界的气态生物已经变得很稀少了,这和她认识到的不一样。
这些气态生物很脆弱,分布范围现在十分有限,雨国上空的这处本来可以成为一个牧场,用来培植更多,只是雨国频繁的发射深航机穿过这里,每一次,都可能造成数以百计的生物大灭绝。
不知道一个反复驾驶深航机穿梭于此界的深航员会不会对此有所愧疚,苏央瞟了一眼面前一排排屏幕中属于祁思夜座舱的那个,见他没有任何反应,又收回了目光。
“风龙被发现也是在近代了,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各处十千米到近十万千米的高空,它的身体庞大,不会那么容易被深航机的高速穿梭破坏,所以我们能够随意看到。其他更多的微型生物,气流扰动能够让他们远离深航机。”祁思夜突然冷冷的说了几句。
“哦”,涂冀暗暗明了。
苏央莞尔一笑,扭头看向一边的数据显示器。
气压已经在缓缓上升了,这表示他们很快将穿过这片区域,抵近混沌层最厚实的主要部分。在他们上方,几乎只剩下无尽的气雾和扑朔的紫电。
“上升到七万千米,打开阻隔设备,关闭沟通器,接下来,准备迎接风暴吧”,领航机的声音被切断了。
因为沟通会造成深航员的注意力不集中,而且高频信号会对各机产生微妙影响,有些时候,弥散云也会在高频信号下产生震动,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祁思夜严肃道:“进入极速状态。”他闭上了双眼。因为在极速状态,人眼难以看清外面闪烁的电光,有些闪电,会直接击中深航机,可能正好是在观察口处,那样的话,眼睛会在高亮下失去视力。
深航机不可避免的使用金属框架,有些对电流导向良好的材料在建设时必须使用层层绝缘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