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新家后归拢了几日,眨眼便要准备老五老六满月了。
孩子满月前两日陈丽去了趟陈家村三叔公的秀才儿子家,一来为两个孩子讨个好名字,二来也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走动,好为以后家里孩子读书找找门路。
陈秀才名为陈怀宁,年岁不大,今年二十五。
他十七岁考中秀才,同年参加乡试落榜,后来乡试三年一次,他次次参加,又次次落榜。
家中银钱无法供给他继续读书,他便在二十岁落榜后于民城赁了个院子开起私塾来。
如今开了五年,在民城有了名头,倒是办的有模有样。
陈丽问了不少人,才在离县衙不远处的巷子里找见陈家私塾,隔着墙便能听到里头朗朗的读书声。
私塾门楣中间是个手写的木制匾额,上头四个大字:怀宁私塾。
陈丽整理了一下衣衫,抬手敲门。
不一会儿便有个长相温婉清丽,年约二十三四的纤瘦妇人开门,按照韩氏描述,陈丽猜她应该就是陈怀宁的妻子刘氏。
见到陈丽,刘氏微微有些愣神。
“我是陈家村的,想找一下秀才小叔。”
来这里找陈怀宁的陈家村人不少,陈怀宁开设私塾只是过渡,日后还是想走仕途,读书人想走仕途名声很是重要,是以村里人来,陈怀宁夫妇向来都以礼相待,遇到有事相求的,也能帮则帮,这也是陈丽敢贸然上门的缘故。
如今听眼前小丫头说是陈家村的,刘氏便招呼陈丽进院门。
院子不小,前后总共三进。
刘氏边带着陈丽往院里走边道,“相公现下正在授课,你要是有急事跟我说一声我去寻他,要是没什么急事,那得等等。”
“我等等吧!”陈丽应一声后便不再说话。
刘氏见陈丽如此倒是觉得奇怪,向来陈家村来人,相公都是让直接带进来的,那些乡亲要么在院子里乱窜到处看,要么打听东打听西,这小丫头倒是沉稳,话也不多。
这样想着她不由多看了陈丽两眼。
十三四的姑娘,模样还未长开,一头泛黄的长发扎成两个小包顶在头上,看上去不算漂亮,却有种生人勿近的清冷。身上穿的衣裳是新制的,样式寻常,布料是农家丫头常穿的藕色粗布。
这丫头自己之前见过吗?她不记得婆婆提过陈家村有这样性子的女娃。
于是便问,“你是陈家村谁家的孩子,你爹是谁?”
“我爹是陈兴福。”陈丽言简意赅。
原来是陈兴福的女儿,刘氏这时有了印象。她虽在陈家村只呆了两年便随相公进城了,对陈家村人知道的并不多,但陈兴福家在陈家村却算是出了名,陈兴福本人不是个好东西,在城里做的那起子勾当自己也听相公提起过,当时两人还唏嘘陈兴福乡下妻儿命不好,没想到如今竟然见到了陈兴福家女儿。
一时间生了恻隐之心,刘氏便拿了自家孩子爱吃的糕点糖块一类的东西出来让陈丽吃。
陈丽体内毕竟装着成人芯子,对这些糕点并不感兴趣,不过主人家好意,她也不好不领情,捻了一块枣糕慢慢吃起来。
刘氏仔细打量陈丽,被她这副小大人样儿逗乐,不由捂着嘴轻笑。
她一笑,陈丽一双眸子立刻看向她,里头带着些茫然。
“你若是喜欢吃就多吃点,走时我装一些给你带着,让你弟弟妹妹也尝尝!”
原来刘氏竟将陈丽慢慢吃的样子当成了舍不得吃,连看向陈丽的眼神都带了同情。
陈丽谢过刘氏好意,刘氏只觉小姑娘懂事的让人心疼,又匆忙倒了山楂茶来给陈丽喝。
等了约莫大半个时辰,后头学生的课业结束,孩子们嘻嘻哈哈笑玩闹。
刘氏去后院叫人,不多会儿,陈怀宁便来了,这时他身上还穿着授课的青布长衫,衬的整个人身长如玉,气质也很是清雅。
见了陈丽,陈怀玉也没有跟陈丽想象的那样端架子,反倒很是亲和,问陈丽找他何事。
陈丽将陈兴福和韩氏和离,以及韩氏生了龙凤胎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最后才说想拜托陈怀宁为两个孩子取名。
陈兴福和你娘和离?
这个消息让陈怀宁和刘氏很是震惊,不过到底是人家家事,陈怀宁也不多过问,只拿纸笔记下了孩子生辰八字和陈丽家现在住的地方,说是会赶在八月初八前让人送去。
陈丽连连道谢,走时不顾刘氏拒绝,留下了一个盖的严严实实的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