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长安多丽人 > 第153章 棉瓜同收

第153章 棉瓜同收

虫,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可以出去玩了。

刘谦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阿娘英明!”

“好了,既然你们两个已经收拾妥当,就先行出发吧!我们随后就到!”

“对了,阿娘,我看家中也没什么适合小梅做的,想将她带到城外庄子上去帮忙,不知您意下如何?”

“你自己带回来的人,想怎么安排都行。让她跟我们一起走吧!”

梅香是绮梦阁出来的,曹氏本就担心有她在家里住着,会影响到家里郎君们的思绪。她正觉得这次全家出游是个好机会,可以把人不露痕迹地带到外头去。既不伤到小梅的颜面,也能让家里安稳些。现在刘绰自己提出来了,她自然答应得爽快。

“好,那就劳烦阿娘了!”

刘绰知道,曹氏虽然同情小梅的遭遇,对她绮梦阁的出身还是有些在意的。加上刘宅里,本就各司其职,井井有条。小梅突然加进来,安排到哪里都不合适。跟着绿柳几人去饕餮楼表演在此等风口浪尖上,又太高调了。这才主动提出来带小梅去庄子上。棉花收下来,还要弹棉花、织布,或许在裁缝铺子长大的她能帮上点忙也说不定。

可即便如此,曹氏还是想避免小梅跟刘谦有任何接触到的机会。刘谦十九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曹氏一心都是为了儿子的学业,实在无可厚非。

于是乎,兄妹俩骑着马朝着城外的庄子疾驰而去。一路上风尘仆仆,但两人却都兴致勃勃。

一到庄子,刘绰就忙着跟阿力、阿水、阿山几个工头领们了解采摘棉花的计划与进度。

没过多久,曹氏领着一大家子人缓缓现身于庄前。众人望着眼前那连绵不绝、洁白如雪的棉花田以及满地圆滚滚、熟透了的大西瓜,都是又新奇又激动,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起来!

刘翁也被搀扶着下了马车,他站在地头,又是惊喜又是感叹,“都说‘八水绕长安’。可今年大旱,一路行来,我看灞水和浐水都快断流了。百姓地里的庄稼长得都不甚好。没想到,咱们地里的庄稼却长得如此好!绰绰,这白茫茫的一片就是你说的从高昌来的棉花?你怎么想到在棉花地里种寒瓜的?你这一地两用,肥料也要用双份么?这寒瓜和棉花都是五月里收的?那你这庄子上有多少佃户长工,可忙得过来?”

西瓜性寒,温凉解暑,在古代被称为“寒瓜”,也有称为“水瓜”、“甜瓜”的。唐代丝绸之路商贸发达,寒瓜又主要产自西域,慢慢的就有了西瓜的名字。只是有很多人还是更喜欢叫它寒瓜。

刘翁是个懂行的,一口气问出来一大串问题。

刘绰笑道:“祖父有所不知,棉花和西瓜都是比较耐旱的植物。我又命人在庄子各处打了几十口深井。灞水和浐水若是指望不上,咱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啊。这三百亩地都是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特别适合种西瓜。阿力,你去选几个熟透了的西瓜,抱到那边树荫底下切了,给大家解解渴!”

“好嘞!”阿力应了一声,便忙活去了。

刘绰又指着远处的棉田道:“那边的职田里,孙女套种的就是豇豆、芥菜、大蒜还有绿豆。长得也极好,这些既能放到市面上卖,咱们自家酒楼里也用得到。至于忙不忙得过来,您就更不用担心了。虽没佃户,庄子上却有昆仑奴和阿耶买来的那些饥民。咱们管吃管住的,这农场就是他们的家,干活可尽心了。我又从附近的农户雇了些采棉的长工,劳力如何不够用?”

套种是一种先进的种植理念。棉花与西瓜等作物间作,可以改善棉田的生态结构,能够驱避害虫,减少虫卵,防止棉花被病虫危害,提高产量。

这次,刘绰不是咨询的一号公务员。她小时候跟着祖父母回老家,就见过农民伯伯在棉花地里套种西瓜、绿豆、豇豆的。

刘谦也道:“祖父,绰绰不仅自己经常到庄子里查看,还请了司农寺的博士们帮着改善种植技法呢。”

不一会儿,红红的沙瓤西瓜便端了上来,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大人们也纷纷夸赞这西瓜又甜又多汁。

刘翁激动得双眼含泪,“这寒瓜咱们中原人不会种。从前,都是从西域来的。现在,河西道被吐蕃占了,商路不通,这夏日里的寒瓜就更金贵了。也就王公贵族吃得起,市面上几乎见不到了。绰绰,这么大的农庄,看家护院也十分要紧啊。”

夏氏听了喜道:“这瓜如此稀罕么?那绰绰岂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