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他是在乞巧灯会上遇见的。
十三岁那年的灯会格外热闹些。到处是红亮的灯光,在热腾的夜晚摇晃。到处是熙攘的人群,朝着不同的方向流动。两边的小贩摆摊出售各种小玩意儿,当然,最主要的是花灯和面具了。
大哥为我们付了钱,我们都戴上了各自挑选的面具。钟阳哥哥选的浅蓝色马面具,二姐也是浅蓝色的,不过是蝴蝶样子罢了;大哥的面具我没看出什么样,只知是金色的;观晴、三姐和我都是淡绿的猫面具。
我们本是很有气势地一起走着,可人实在太多了。前面那个大婶真是太慢了,我又不好挤又不好推,拉着三姐放慢了速度,都怪那个大婶,这么大岁数还出来逛灯市!这本来是年轻人的日子啊。想到这儿,我摸了摸怀中的缨络,想不到那个小气鬼真的不来了。
突然看见路边一盏很漂亮的花灯,于是扯着三姐停下来。我问那个小贩:“这是什么花灯?”
那人很热情地凑上来,操着一副外地口音嘴里哇啦哇啦道:“姑娘真是好眼光,这是我娘子亲手做的梅花灯,是这些里头最漂亮的!”
“梅花?有拿梅花的样子做花灯的吗?”三姐在一边问。我在渌城并未见过梅花,只是从书中得知此花凌寒盛开,生命力顽强,异常美丽。
“有啊姑娘,您瞧这不就是。多漂亮!”小贩在一边怂恿我们买。
我伸手摸向怀中,呀,没揣钱,于是看向三姐,三姐鄙弃地甩我一个眼色,对小贩说:“请问这灯怎么卖啊?”
小贩立即伸出五根指头,嘴上说着:“不贵不贵,五个铜子收您。”
我可爱的三姐又剜我一眼,掏出钱给我买了。
提着新买的花灯,我高兴得走路都蹦蹦跳跳的。捧起灯仔细看着,放大版的五瓣梅,灯壁是薄如蝉翼的纱纸。满意地笑一笑,等会儿拿到他们面前去炫耀一番。
抬头看时,已不见了三姐的影子。
我抱着灯在人群里面寻找,踮起脚尖左看右看,就是没看见三姐的影子。只有一个接一个的脑袋,和晃眼的灯光。
一边看一边走,就不小心撞到了人。胸前一碰,梅花灯就有些变形了。我心里有些愤愤,转过头看,一个身形修长的男子戴着银色面具,站在我身边,衣着发式颇为整洁,服饰看起来很精致,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是我从未闻过的。
“姑娘没事吧?”那男子开口,嗓音温醇又带着特有的韵味,令人想起风过绿水撩起波澜的惬意。是个年轻男子吧。
“我方才心不在焉不小心撞到了你,失礼了。”我做出一副很有礼貌的样子。
那年轻男子答:“在下没事,倒是姑娘的灯坏了,却是在下的不是了。莫若在下赔姑娘一盏?”
我有些惊讶,又觉得好笑,便说:“你怎么赔?你见过梅花吗?”据我所知梅花与金莲花一样是渌城没有的东西,除非他和我一样看过那些杂七杂八的书籍,否则是不会知晓的。
那年轻男子愣了一愣,随即微微一笑:“当然见过,在下的家乡梅花遍野,百里芳华。只要姑娘想要,在下定赔你一盏更好的。”他似乎成竹在胸。
看来这又是一个外乡人。这人笑起来,虽只露出半张脸,但那唇勾起的弧度是如此好看,面具后那一双眸子光华流转,继而神采熠熠地看着我。看着那样一双略带笑意的眼睛,我就像看见了新年夜空中怒放的烟花,漫天都是漏下的彩色光雨,赏心悦目。
我大度地摆摆手:“算了,一盏花灯而已。公子慢慢玩吧,就此别过。”
我没等他再说什么,就匆忙离开了。可是逛灯会的人这么多,我怎么找得到他们呀?一边走,一边想着这时他们应该去乘船了吧。于是我走出人群,来到码头,跳上了往年我们坐的那艘船。
我刚跳上船,他们就上来了。我立即跑到船那一头去,躲在船篷背后。秦淮的水荡悠悠的,小船微微上下起伏。我拨开嘴边的头发,不发出一点声响。这群人,居然也不等我就上船了,我非要让他们着急不可。
过了好一会儿,船才离岸。船夫在那一头撑着篙。他大概也没看见我。
夜空随着船行缓缓地移动,满天璀璨星子就像巨大宫室的穹顶,闪烁着,相映成趣。
我百无聊赖地发着呆,却没有听见往常的笑声。我又等了等,发觉有点不对劲。终于沉不住气,慢慢向船舱靠近。我伸手撩起帘子。
一张俊美的脸近在咫尺,就像早就等在那里一样。那人双眼冷漠凛然,看见我之后略显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