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驸马 > 第10章:往事

第10章:往事

“煜儿,咱们要不要马上南迁?”,朱由检突然提出了一个令人想不到的问题。

虽然朱由检感到陆锦将建虏称之为老鼠尾巴很有意思,但他想到了另外一个可怕的事情,要是这时候被陆锦称之为老鼠尾巴的建虏趁火打劫怎么办?

“南迁?皇上怎么突然想起要南迁了呢?”

朱由检所说的南迁就是迁都南京。

南京最早叫应天府,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选定的首都,后来,他的儿子成祖皇帝朱棣将首都迁到了北京。

原先,北京也不叫北京,早些时候称大都,因为他是元朝的首都,徐达打下元大都后,朱元璋将其改名为北平府,寓意北方靖平。

朱元璋的太子叫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决定未来将皇位传给长孙朱允炆。

朱元璋当皇帝后,遍封诸子为王,封藩各地,想法是让这些儿子藩王镇守四方,守护大明江山。

但他的儿子个个不是省油灯,手握重兵,势力很大。

朱元璋在,没有人敢不听招呼,朱允炆登基后发现形势不容乐观,于是决定削藩。

但朱允炆削藩太急,手段也残酷,于是,逼反了燕王朱棣。

经过三年的战争,朱棣终于打败了朱允炆,自己当了皇帝。

但南京毕竟是朱允炆待过的地方,朱棣总觉得待在南京不舒坦,加上北元的残余总想恢复元朝的势力范围屡屡南下侵扰明边,于是,朱棣决定将都城迁到北平府,重兵打击北元势力。

为了便于管理江南,朱棣迁都后,在南京留了一套政府班子,这样,明朝就有了两个都城,为了区别,便把应天府称南京、新都城北平称北京。

陆锦猜到经历了这两天的惨痛,朱由检的思想改变了不少。

别的不说,要是在以前,这个固执的皇帝是绝对不会让朱媺娖嫁给他的,因为岳父大人太重视作为君王的名声了。

陆锦有点同情岳父朱由检,说起来,这个崇祯皇帝还是很勤奋的,生活也节俭,只是见识少,没什么能力,决策总是瞻前顾后拿不定主意,如果朱由检生在以前环境相对较好的年代,绝对是一个好皇帝,但到了今天各种矛盾汇聚的这个时代,他的短处就暴露无遗了。

事实上,朱由检这个皇帝的运气很不好,登基之后刚刚扳倒了魏忠贤的势力,农民起义就在陕北彻底的爆发了,接着,烽烟四起内乱不断,农民起义还没有镇压下去,建虏又在辽东闹事了,更可怕的是开始不断的入塞抢掠了。

朱由检很勤奋,每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他的梦想是有一天实现中兴大明,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十七年后的今天,老祖宗留下来的江山差点葬送在他手里。

更早些时候,面对李自成的气势汹汹,朝廷中有官员建议南迁,但每次都被朱由检否决了。

否决的原因不是朱由检不知道危险,也不是他有什么办法能抵挡住李自成的进攻,而是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害怕落下一个逃跑皇帝的坏名声,他希望有大臣站出来联合其它的大臣共同提议南迁,他也好就坡下驴。

其实南迁未必不是一个办法,迁都江南,重新整顿人马,还有机会重整江山。

南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虽然南宋没有实现反攻,却又延续了二百年。

就在这一个月前,明白京城会有危险的几个清醒的官员又动员朱由检南迁了。

首先提出南迁的是左中允李明睿。

李明睿秘密上书朱由检提议南迁。

正月初三朝会结束,朱由检召见了李明睿,李明睿说李自成的人马快逼近京城了,朝廷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南迁。

李明睿说的很大胆,指出朱由检优柔寡断太犹豫,放在往日,朱由检必然大发雷霆,但这次却没有发火,他说“朕早想南迁了,因为没有人赞成和支持,所以迟迟不能行动,你的想法与朕相同,但其他的大臣不赞成,为之奈何?”

朱由检说出了心里话。

当晚,朱由检便与李明睿详细商量了如何走,以及从那条道上走,沿途护军怎么安排,但没有钱,却让两个人犯了难。

此时,国库里根本没有一两银子,老鼠进去了都要抹着泪出来,内库的存银也没有多少,两个人担心半道上因缺少兵饷发生兵变,最后,南迁被搁置。

没过几天,吏科给事中吴麟征早朝上提议调宁远吴三桂的五万精兵协防山西,提议却遭到了首辅陈演的拒绝,因为调离吴三桂,就意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