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效仿官军的编制将部队编成了五营和杂牌诸营。
五营相对应的是官军的五军,这是李自成的主力部队,也是李自成的野战部队。
李自成的杂营部队分地方守军和随营部队。一旦五军在战斗中消耗过大,李自成就会从杂牌随营部队中抽调人马补充主力部队。
李友是李自成手下诸营杂营的总管,其深受李自成器重,是李自成手下的五虎大将之一,李自成在西安整军的时候,分别封了五虎将制将军封号。
这五虎分别是左营制将军刘芳亮,右营制将军刘希尧,前营制将军贺锦,后营制将军李过,杂营制将军李友。
制将军在李自成的军队编制中属于高级军官,其上叫权将军,连战场分别授予了中军大总管刘宗敏和提督诸营事田见秀。
田见秀为人和气,宽于待人,在李自成的农民军中威信很高,李自成东征,老窝不能没有人守,就留下田见秀镇守西安。
李友有一个叔伯弟弟叫李岩,此时担任李自成的副军师,也在军中,李友还有一个亲弟弟叫李福,也跟随了李自成,被李自成授予威武将军。
李岩,原名李信,天启朝丁卯年中举。
据说,李岩少时候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其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特别的爱打抱不平,在家乡一带口碑甚好。
那年,河南大旱,百姓苦不堪言,杞县县令宋某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仍在不停的征粮,李岩去见宋某为百姓请命,宋某不许。
崇祯一朝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所以,朝廷要求各地官员必须完成征缴任务,并以此作为考核指标,完不成任务就免职。
宋某只对上负责,百姓的死活根本不放在心上。
李岩无奈,回家取出家中存粮三百余石去赈济灾民。
但李家仅靠收租为生,在那种蝗旱并发的灾年,他家那点库存显然是杯水车薪。
于是,李岩便去动员其它的富裕人家拿出粮食赈济穷人,财主们向来都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现今却要反过来拿出粮食赈济穷人,他们岂肯答应?
因此,李岩的劝说没有什么效果。
百姓们没吃的,就有人站出来挑事,有财主们被抢,怀疑是李岩指使的,于是,联名将李岩告到了县令宋某那里。
宋某呢?纯粹就是一个混蛋,不问青红皂白就将李岩抓进了大狱。
当然,宋某肯定是收了几个告状的财主的好处,不然也不能那样。
这个时候,一伙民间杂耍艺人到了杞县,其中有一女子名叫李淑。
李淑仰慕李岩已久,听说李岩被下了大牢,就带着几个人砸狱将李岩救了出来。
没办法了,李岩只好跟着李淑举旗造反占山为王。
据说,李淑身材妖娆柔软,但人长的不怎么好看,没读过书,性子很野,有一天,李淑和朱媺娖干的事一样,找机会进了李岩的房间,光荣的献了身,从此,两个人结成了夫妻。
和朱媺娖不一样的是,朱媺娖是文明的,陆锦不同意,她就没强求,而李淑见李岩不从,则采取了强制措施。
到底是咋样的强制?看官只管想,某给诸位看官一个想象空间。
最大的可能是李岩半推半就。
李自成也觉得刘宗敏说的对,一个小小的通州城犯不着派主力去,就点名派了两只杂牌去。
李友是杂牌统领,自然要带兵前往。但李友又向李自成要了半个营的主力轻骑兵一万人,带兵的是后营制将军李过手下的左果毅将军张能。
清晨,太阳一人高,农民军到了通州城下。
李友望着城上稀稀拉拉的守军哈哈大笑,“何人愿意打头阵。”
大胡子郝摇旗应声回答:“咱老郝愿意打头阵。”
郝摇旗,原名郝大头,河南商丘人,是最早起事的农民军首领之一,最早跟的是老闯王高迎祥。
据说,郝大头改名郝摇旗和一次战斗有关。
有一次,高迎祥部农民军与官军接阵,眼看被打的节节败退,不怕死的郝大头举着大旗呐喊着冲了上去,结果农民军士气大增,反而最后取得了胜利,由此,郝大头就得了郝摇旗的外号,反而是他的本名郝大头没人叫了。
那么,郝摇旗为什么成了李自成的部下呢?因为李自成也是高迎祥的部下,他们是战友。
崇祯九年七月,高迎祥与张献忠在四川会师,自信心大涨,将下一个目标对准了关中,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