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驸马 > 第28章:半信半疑

第28章:半信半疑

众人散去,华盖殿只留下李自成、刘宗敏、宋献策、李岩和牛金星。

牛金星说道:“皇上,留唐通守居庸恐怕不妥。”

李自成看了牛金星一眼,“大学士是怕唐通反水吧?”

“是。”

李自成笑了笑,“唐通这货,朕没有看上,居庸关离北京太近,崇祯老儿断不会让居庸关掌握在我们手里。当前的情况,居庸关肯定是守不住的,留下谁都不行,朕知道唐通有可能会反水,但不想让其它弟兄为此丢了性命。”

刘宗敏立刻领会了李自成说的意思,“大哥这招高,唐通这家伙确实是一个怂货,放着坚城不守,偏要和我们打野战,既然居庸关守不住,我们就没有必要守,权当让唐通抵挡一阵子为大军撤退作掩护。”

宋献策也赞成唐通留下,“不管唐通真心,还是反水,对我们都没有害处,守,消耗官军实力,反正唐通带的人原先都是官军,让他们自己打自己,反水,把难题留给崇祯,看他杀唐通,还是不杀,杀,就坚定了新降我们的姜瓖和王承胤,不杀,就是告诉其他人,以后打不过我们是可以投降的,正反对我们都没有害处。”

李岩也赞成,说起来农民军中的许多人原先就是哗变投靠过来的官军,他觉的李自成的策略还是很高明的,如果崇祯杀了唐通,其它原先是官军的以后就不会反水了。

另外,李岩也觉得唐通确实没什么大用。

从宣府到居庸关一路走来,其险峻令李自成等人惊叹,尤其是居庸关前面的柳沟和八达岭,仅能单骑通过,只要唐通在那里布置三五百居高临下,农民军想到居庸关下门都没有,但唐通没有加派人手,居庸关城坚固,城上还布有多门火炮,只要唐通据城防卫,想投降的监军太监杜勋就没有机会,农民军同样过不了居庸关,但唐通硬是弃长用短出城去和农民军打野战,不但李自成、刘宗敏,就是袁宗第、宋献策、李岩等也认为唐通是一个蠢材。

“大家都走了,朕将你们留下来是想商量一下今后我们怎么办?山西守?还是不守?要是守,怎么守?”

李自成知道山西、河北都离北京太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崇祯皇帝断不会让大顺军轻松的占有这些地方,如果开打,李自成能判断是怎样的结果,而他刚刚占领的陕西、宁夏、青海、甘肃,各地虽然也派遣了官员和守军,但还不稳定。

李岩想了想,“皇上,我们可以在山西采用守势,留下一部分人马牵制官军,大军渡河后留下少量的人马守黄河防线,将官军吸引在山西,其它的部队趁机发兵河南,臣始终认为河南是中原地带,要想获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占领河南,臣还是坚持经营中原,向东攻击的思路,只要我们切断崇祯南北联系,崇祯就不得不南逃,我们抓住战机在运动中消灭崇祯,一战而定天下。”

前年十一月,李自成占领襄阳,曾组织召开了战略研讨会,顾君恩提出往北打,占领陕西,然后沿山西北上直取北京,李岩等人提出占领河南,切断运河,断掉崇祯的后勤供应线,逼迫朱由检南逃,趁机在中途活捉朱由检,逼迫朱由检发诏令禅位,宋献策提出北防南攻的策略,先打江南,彻底动摇明廷统治基础,逼迫饥寒交迫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不得不交出天下。

应当说李岩和宋献策的计策都是上上之策,但李自成采用了顾君恩的建议。

原因吗?陕西是李自成的老家,西安又是十三朝古都,李自成认为关中有王气。

第二个原因,不得不说,李自成也有打回老家炫耀一番的想法,项羽还说了富贵了不回乡,犹如锦衣夜里行,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现在终于有了炫耀的资本,李自成怎么会放弃。

去年三月,李自成发兵河南,陕西总督孙传庭在朱由检的不断催促下不得不仓促带兵迎战,先胜一场,消息传到北京,兴奋中的朱由检加紧催促孙传庭乘胜追击进行决战。

其实,这不过是一场小胜,完全是中了连战场的圈套,李自成领兵南撤诱使陕军追击,并在郏县布置了伏击圈。

当时,孙传庭也看出了李自成的阴谋,奈何朱由检一催再催,孙传庭不得不冒险追击。

当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战线拉长的陕军粮秣便供应不上了,孙传庭也没有想到会下几天几夜的大雨,后果严重,没有粮草,不用李自成打,自己就溃散了。在惊慌中,孙传庭亲自去督运粮草。

但孙传庭走的慌忙,造成大军以为孙传庭要逃跑,于是,各部纷纷放弃阵地跟着撤退,追击在最前面的总兵官白广恩连火车也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