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晨,顾亭钰和沈慕青离开了客栈,回到了枫叶街书摊,刚一到,就传来了昨晚许府着火的消息。
可巧,陶纪之那边也派人过来传话,说赵牧谦在追问什么时候到小林村去。
顾亭钰思索了片刻,之后决定今日便去,让传话小厮先回去跟陶纪之回话。
她问过了沈慕青,沈慕青表示愿意一同前往。
于是,四人把小摊车推回了家,收拾好换洗衣物,就往高山书肆去了。
到了高山书肆,顾亭钰把第五册《红楼梦》交给了陶纪之,陶纪之又把它交给何掌柜,并交代他做好后续的事情,自己要跟着顾亭钰他们一起到小林村去几天。
五人同坐一辆宽敞的马车,出发了。
马车一路绕过主街,直往东门而去,东门城楼是一座红色的建筑,城门也是红色的,十分耀眼。许多来往的百姓,正排着队接受检查。出了东门,有一条十来丈宽的护城河,河岸两边遍植杨柳。
城外,绿树成荫,官道绵延,至二三里处,便见几户人家,掩映树中,又见小桥流水,牧童放牛,老牛耕地,如世外桃源一般。
顾亭钰掀着窗帘,静静地欣赏着外面的风景。
她突然开口,说道:“要是能住在这个地方,好像也不错。”
众人也跟着看了看窗外。
“确实不错,景色宜人,生活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陶纪之说道。
“要是这世间的人,都能简简单单的,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罢。”沈慕青感慨道。
“沈小姐怎么突然有此感慨,是有什么烦恼吗?”陶纪之看着沈慕青,问道。
沈慕青眼神从窗外转向了陶纪之,说道:“只是突然有感而发罢了,你没发觉城里的人,每天都匆匆忙忙的吗?好像有干不完的事,说不完的话,都不知道要停下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叶流萤仔细想了想沈慕青的话,说道:“这话说的倒是没错,只不过,大部分人一天的时间都忙着生计,手停则口停,哪还有时间考虑其他的。就拿以前的我来说,要是哪天有个头疼脑热的,不能出摊了,我就得担心明天的生计问题。所以很多时候就算是生病了,也还得强挺着身体出摊。”
除了顾亭钰外,其他三人都向叶流萤投来了同情的目光,沈慕青和陶纪之自不必多说,就连顾亭闲也从没为生计吃过苦。
他们自然不会理解那种有了上顿无下顿的生活。至于顾亭钰,她虽然也没有到过这般田地,但她是懂得的。
现代社会,虽说物质条件丰富了,人们不用怕食不果腹,可是很多人仍然囿于许多社会制度和观念中,停不下来。一旦停下来了,不但身边的人会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就连自己的内心,也会有一种深深的悔疚感。
见大家以这种同情又讶异的眼神看着她,叶流萤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你们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其实很多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而且也都习惯了,只要日子还活得下去,他们就会任劳任怨。”
“只要能活下去,就会任劳任怨。”沈慕青重复着叶流萤的话,她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些人他们只能想着要活下去,其他的他们是没有资格想的,不能想自己想要怎么生活,不能想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不能想今天要吃什么好吃的,去哪玩,看哪本书,他们只是活着。
她突然觉得,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太多了,才会有这么多痛苦,可她想要的不过是某种自由而已,而这区区的自由就需要她付出莫大的代价。
她明白顾亭钰跟她说的那些话,但是也像她说的一样,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时间一到,事情总是要做出抉择的,有时候她会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抛开算了,但有时候,她又会想,要不就这样妥协罢。可结果总是,既抛不开,又妥协不了。那个痛苦,一直萦绕在心中。
顾亭钰见她沉默地望着窗外,心中了然。
马车一路不停地走着,车上的人都昏昏欲睡,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终于停了下来。
五人缓缓地从车上下来,只见眼前一座城楼,架在两座山之间,城楼的牌匾上写着“小林村”,上下都有人把守,此时,城门大开,赵牧谦正从城门处款款走来。
“总算是把你们盼来了。”赵牧谦拱手,说道。
一一介绍之后,众人跟随着赵牧谦进了城门,随后,门便被关上了。
一踏入里面,便觉不同,脚下是青石板路,距城门数十米处,是一条横亘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