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破枷者 > 第一章 风城往事

第一章 风城往事

的收获怎么样啊?”刘德海关心地问道。

“还不错,爹,我们捕到了不少鱼。”刘建华兴奋地展示着他们的成果,“这次多亏了志强的帮忙,他力气大,帮我们拉了不少鱼上船。”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田野上,王建国便带着儿女们向田地出发。王志刚虽然年纪小,但非常懂事,经常帮父母干农活。王美玲和王美娟也是父母的得力助手,她们在田地里忙碌着,一点也不亚于男孩子。

“爹,今天我们要挖地瓜了吗?”王志刚兴奋地问道,手里拿着小锄头跃跃欲试。

“是啊,志刚,今天我们要把地瓜都挖出来,然后储存起来慢慢吃。”王建国笑着说道,同时指导儿女们如何正确地挖地瓜,避免损坏它们。

王美玲和王美娟则负责把挖出来的地瓜收集起来,她们小心翼翼地去掉地瓜上的泥土,然后放进竹筐里。这些地瓜是他们一家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也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美玲,你看这个地瓜好大啊!”王美娟兴奋地举起一个特别大的地瓜给姐姐看。

“嗯,确实很大。我们今年种的地瓜都长得不错,看来是个丰收年。”王美玲笑着回应道。

中午时分,李秀英会带着简单的午饭来到田地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这短暂的休息时光。虽然饭菜简单,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孩子们,你们辛苦了。来,多吃点饭,下午好有力气干活。”李秀英慈爱地看着儿女们说道。

“娘,我们不辛苦。能帮家里干活我们很高兴。”王美玲代表弟妹们回答道。

下午,一家人又投入到紧张的劳作中。他们默契地配合着,很快就将地瓜全部挖完并运回家中。晚上,他们会围坐在一起分享今天的收获和趣事,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今天真是累并快乐着啊!”王建国感叹道,“看着这些地瓜,我就感觉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是啊,爹。等这些地瓜储存起来后,我们就可以慢慢吃了。”王志刚开心地说道。

在风城,虽然环境恶劣,但人们一直秉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然而,现实往往残酷,许多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牺牲长子长女的学业。

陈广红、陈广天、李桂芝和刘建华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们读到小学三年级后,便早早地离开了学校,回到家中帮助父母捕鱼、种田,以支持弟弟妹妹的学业。

陈广红和陈广天作为家中的长子长女,深知家庭的责任。他们每天清晨便起床,跟随父亲出海捕鱼。每当捕到满满一网鱼时,他们的脸上总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广红,你看这条鱼多大!”陈广天兴奋地举起一条大鱼,向姐姐展示。

“嗯,确实不错。这条鱼能卖个好价钱。”陈广红笑着回应,同时手脚麻利地帮忙整理渔网。

在田间,李桂芝也展现出了她的勤劳和能干。她熟练地拉着牛,翻耕着土地,为播种做好准备。每当农忙时节,她总是起早贪黑地在田里劳作,确保庄稼能够茁壮成长。

“桂芝姐,你真能干!”邻居家的小妹妹羡慕地说道。

“嘿嘿,没办法,家里弟弟妹妹还要上学,我得帮他们分担点。”李桂芝擦了擦汗,笑着说道。

至于刘建华,他则在家中帮忙照顾家务,同时还会跟随父亲到集市上卖鱼和蔬菜。他勤劳能干,为家庭赚取收入供给弟弟妹妹上学。

(1970年)随着时光的推移,风城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而婚姻大事也开始在一些家庭中提上日程。在那个年代,婚姻更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李长福看着女儿李桂芝逐渐长大,心中开始琢磨着她的婚事。

与此同时,在风城的另一角落,陈守义也在为儿子陈广天的婚事操心。他希望为儿子找一个能持家、能共同打拼的媳妇,以共同支撑起家庭的重担。

在那个年代,村庄间的信息交流并不如现在这般便捷。李长福和陈守义虽然不认识,但他们各自都通过村里的媒人和亲友打听合适的婚配对象。

村里的一位有声望的媒人,了解到两家的情况后,觉得李桂芝和陈广天非常般配。于是,她主动牵线搭桥,向两家介绍了对方的情况。李长福和陈守义听了媒人的介绍,都对这门亲事表示满意。

在那个年代,“礼担”是聘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娶媳妇,2000块钱、50斤面和50斤肉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这些聘礼对于当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