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呀,阿拉是在出了阿克苏城,在去塔南阿拉尔渡口的路上,拍的!
也就是,先拍的是进阿克苏城,然后,补拍的行军途中!
现在想来,其实,当初阿拉进城时,就有摄影机在拍阿拉!
只不过,当初阿克苏大街两旁夹道欢迎阿拉的维族老乡、农一师师部人员,载歌载舞人山人海,太热闹了!又没给阿拉三中队特写,阿拉不晓得罢了!”她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欢快、自豪。
“现在看来,的确是把进城、行军反过来倒过来放映,效果更好!”
前面几排、后面几排,不时有人转过头、欠起身,以惊奇、羡慕、佩服、友好的眼光打量他俩。
整个放映厅里,更是静不下来了,不时有小小的惊喜声音,嘁嘁喳喳的声音:
“嗯,我也盼着哪一天,也上一回电影!”
“数数,过去了几辆?可能有二三十辆!”
“哪里来得及数?二三十辆?阿拉看四五十辆也不止!”
“看,阿克苏的十字大街!”
“阿克苏载歌载舞的维族老乡!看,那个老爷爷的牙掉了好几颗,那手鼓打得!”
“哥哥,那些撒到你们头上的花瓣是啥花?是真花呀,还是假花?”
“姐姐,那些是桃花还是杏花?还是苹果花、梨花?”
“是纸花!阿拉去额辰光,花儿都谢了,该结小果子啦!”
“哈哈,有的小巴郎子骑在树杈上!”
“看,多浪河、多浪水库!”
“看,塔里木河!”
“看,塔里木河上的渡船,阿拉当时就坐的那个大渡船!”
“那个大渡船呀,不只渡人,牛马、汽车、拖拉机,哈马斯渡!”
“看,胜利九场、十场!”
“看,胜利十六场!看,那个虽然只一层但蛮漂亮额苏联建筑风格的俱乐部,笃定是胜利十六场额礼堂!阿拉不要太眼熟了!”
“看,黑色的羊群、棉田、俱乐部——”
当然,放映厅里,也少不了一片“窸窸窣窣”抽鼻子、抹眼睛的声音。
一个小时后,王眉娥两口子眼睛红红的,出了电影院。
“咱们这里,到外滩多远?”
“远倒不太远,不到五公里。咱们从连队去场部也有4.3公里,比那稍微远点,咱们每次不也走路去吗?坐电车,又要多花两毛钱,好吃两碗葱油开洋面了!”王眉娥说着,悄悄按了按自己隐隐有点胀痛的两腋边。
张克豪看了她一眼笑道:“问题是,你那里是不是又涨得像石桃子了?”
“是有点胀痛了,不过,还没到石桃子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