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放心吧,妈。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二老的期望。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药品从业人员。这么跟您说吧,我学的是中药学,就是您生病的时候找老中医看病他开出来的那个处方。那个处方就是由中药组成。至于中药学的就业前景怎么样,当初我填报志愿的时候,只凭着自己一时的感觉。现在想起来我还是有那么一丝的后悔的。不过没关系我已经接受现实了。”李书明觉得有一只老鼠一直在偷吃他的粮食,即使他想办法阻止老鼠的偷吃行为,结果还是收效甚微。老鼠偷吃了他大部分的粮食,只留下百分之二十留给他。他还得感谢老鼠没有把他的粮食全部吃掉,那样子的话,李书明就活不成了。其实李书明所学的专业真的挺好的,跟药品打交道也是他感兴趣的事情。只不过到了大学,那种氛围就发生了改变。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觉得他所学的专业是别人家看不上的。就整个校园的大环境而言,中药学显然不是什么热门专业。这是他进入校园以后的感觉。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李书明觉得中药学是一门充满神秘感的学科。只不过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人都站出来指责李书明的选择不对,他报错专业了。李书明也因此产生了动摇,他也开始认为中药学不是一门好的专业,他做出这个选择是掉进坑里去了。其实只要李书明内心坚定一点,他也不至于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只要他内心坚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其他任何人的言论都不足以对他产生影响。不知道别人跟他说那些话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他们的说法确实对李书明产生了影响,就是让李书明觉得他所学的专业不行,让李书明对所学的专业产生厌倦的情绪。其实李书明大可不必在乎别人的说法,只要专心致志地攻读专业课就行了,其他的不用管那么多。任由别人怎么说都要坚持自己内心的那个信念不放弃。能够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学校设置了这个专业肯定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社会是需要有人专门从事中药学研究工作的。中药学专业由此孕运而生。但是不得不承认中药学这门专业是冷门专业,将来毕业了虽说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是还是很难获得高薪。无法获得高薪意味着不能在大城市里面生存。只能在偏僻的小山村里面生活,一个月领着两三千块钱的工资。这与父母在一名大学生身上的投资很不成正比。父母又何尝不想自己的孩子月薪过万。只不过现实就是如此,他们的孩子可能要让他们失望了。
此时的李书明还没有想到如果他毕业了,迎接他的将会是什么。很有可能将会是他梦想破灭的一天。他对这个社会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社会上的人是怎么做事的,他还没有搞清楚这其中的套路。他很有可能栽到坑里面,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人家说大学是象牙塔,从大学里毕业出来的学生将不得不接受社会的鞭笞。这是很冰冷的现实。在大学里,老师只负责教书本上的课程,并不会教授学生们生存的技巧。那就只能靠学生们自己去摸索了。这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些没有办法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的学生将会被淘汰出局。李书明此刻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对未来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划。也许当初他邀请王锦芳将他纳入未来规划只不过是想搭上那趟便车,王锦芳看出来了李书明的用意,所以并没有做出回应,以此婉拒。她不想在人生道路上增添了这么一个累赘。应该说王锦芳是非常谨慎的,她也看出了李书明的为人。她还是有给李书明留下一个台阶的,并没有让李书明难堪。
“你学习的专业是中药学,那里面应该有许多是中草药,我怎么听说搞这一行不用上大学也能行,人家随便折腾一下也能倒卖中药材。”许君凤说道。她也对李书明的专业持有怀疑的态度。“如果是这样,那你上大学的意义何在?”
“您这么一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您解释。老实说,我对我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特别有信心。虽然我不用在乎他人的看法,可是有一个事实我不得不承认,那就是我所学的专业确实是冷门专业,将来不知道该从事什么行业。我真的是一片迷茫,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准备。”有那么一瞬间李书明的感觉突然变得不好了,那就是有人刚好戳中了他的痛处。李书明其实是一个内心非常粗糙的人。他随时都有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他的想法他的初衷。李书明就这样随波逐流没有一个定点。这也是他的一大缺点,内心不够坚定,很容易被别人的想法所左右。他将来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包括怎么做人。在做人这一方面,李书明做的并不是特别完美。尤其是在怎么和他的邻居们相处这一问题上。他当然是想要和他的邻居们搞好关系,可有时候往往事与愿违,他没有千方百计讨好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