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能为国家和您尽忠,是老臣的荣幸。再者说,没有人比老臣更合适了。”
“先皇在时,曾命老臣为诸位皇子教学,陛下当时还未封王,与靖王、梁王,皆由老臣所教。”王志诚道。
刘秸听罢,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回忆。他望向王爱卿,仿佛看到了自己年少时的影子,那时的他,还未登上皇位,与靖王、梁王一同在王志诚的教导下学习,共同成长。
刘秸点了点头,感慨道:“朕确实记得,那时先生总是耐心教导我们,无论朕与兄弟们有何疑问,先生都能耐心解答。那段日子,朕收获良多。”
他顿了顿,继续道:“先生对朕的教诲,朕铭记在心,永不敢忘,今日,朝廷危急,却还要劳烦先生出手,朕着实不忍。”
“宣,加封王志诚为帝师,文远伯。”刘秸道。
“谢主隆恩。”王志诚下跪谢恩。
“爱卿此去,可还需他人陪同。”刘秸问道。
“只需一书童即可。”王志诚淡淡道。
“只需一书童?”
“只需你一书童。”王志诚肯定道。
“不可不可,陛下,叛军之中,多为武夫,臣认为应找一高手扮作书童保护王大人。”兵部尚书颜开说道。
“那不知哪位爱卿愿往。”刘秸再一次看一下堂内百官。
户部尚书方旭,跳了出来:“回禀陛下,听闻在宫乱之时,元大人和耿涛带回来了两位高人,有他们护住王大人想必万无一失。”
听完此言,刘秸看向元正及其身旁的无尘和涂山晓萱。他们四人除元正外,其他人本无权在此听朝会,但刘秸念三人救先皇有功,又身怀奇技故而留下旁听。
刘秸微微点头,他的目光在元正、耿涛、无尘和涂山晓萱四人之间流转。无尘和涂山晓萱,二人的实力深不可测,若是他们愿意陪同王志诚前往,那确实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他看向元正,微笑道:“元爱卿,不知你意下如何?”
元正微微一愣,他没想到话题会突然转到自己身上。他看了看身旁的无尘和涂山晓萱,二人也正看着他,眼中带着询问。
“回禀陛下,若要去那便派无尘一人去即可,晓萱姑娘不善武斗。”元正说道。
“无尘道长,你可愿去?”
“贫道愿往。”无尘躬身声道。
刘秸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对无尘的实力有着充分的信心。既然无尘愿意陪同王志诚前往,那么此行应该能够万无一失。
“三弟此一行,你不可自作主张,一切都要听王大人安排。”元正小声对无尘说着。无尘微微点头。
他看向王志诚,微笑道:“王爱卿,有无尘道长陪同,朕就放心了。你此行务必小心,朕在宫中等你凯旋。”
王志诚再次鞠躬,深深地拜了一拜,然后与无尘一起转身离去。他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大殿的门口,但他的坚定和决然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在去城外的路上,无尘好奇地指着自己肩上扛着的一袋书问道:“王大人,你这都是些什么书啊?”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好奇。
王志诚淡淡地瞥了一眼那袋书,回答道:“你说这个呀,这是陛下、梁王和靖王小的时候,我教过的。”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感伤。
无尘更加好奇了,追问道:“具体讲的是什么呀?”
王志诚略微感伤地回答道:“忠孝。”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这两个字的深深敬仰与对此时此刻还要去说服靖王的感慨。
两个时辰之后,日头已经斜挂天际,王志诚与无尘两人已经来到了皇城的巍峨城墙之外。眼前,诸侯大军的营寨连绵不绝,旌旗招展,战马嘶鸣,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站着别动,你们是何人?竟敢擅闯诸侯盟主的营寨!”一声威严的喝问打破了宁静,一名巡逻的卫兵手持长矛,警惕地走了过来。他的目光在王志诚和无尘身上扫过,透露出不容小觑的锐气。
王志诚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劳烦小哥通禀一声,就说王志诚和他的书童投奔靖王了。”
卫兵们相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们虽然只是普通的巡逻士兵,但也知道王志诚的大名。这位曾经辅佐三代皇帝,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他竟亲自来到诸侯大军的营寨,这无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