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便下定决心,必要通过读书走出一条出路来。于是看了会儿书,觉得乏了,便睡去。
第二日的清晨,朝霞初绽,如同细腻的绸缎轻轻铺展在天际。青怀逸的书房内,书香与茶香交织,静谧而祥和。此时,香菱轻步而来,声音清脆如泉,“大郎,门外有一位公子找你。”
青怀逸闻言,放下手中的书卷,走出书房,眉宇间带着一丝疑惑,“你可知那人是谁?”他轻声问道。
香菱摇了摇头,表示不知。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想要探寻这位不速之客的身份。
青怀逸微微一笑,心中已有几分猜测。他轻声道:“好,我知道了,你去忙吧。”说罢,便迈着从容的步伐向门外走去。
来到门外,青怀逸一眼便认出了那位公子——正是他的同窗好友庄远鸿,字仁文。庄远鸿出身于富贵之家,气质非凡,难怪香菱不曾相识。
两人相见,眼中都闪过欣喜之色。青怀逸上前一步,拱手道:“仁文兄,久违了。”
庄远鸿亦拱手回礼,笑道:“怀逸兄,别来无恙。许久不见,甚是想念,特来拜访。”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回到了曾经的同窗时光。他们并肩而行,步入庭院,一同品茶论道,畅谈天下大事。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媚,仿佛连时间都变得缓慢而美好。
“仁文兄,今日登门不知有何贵干?”青怀逸行礼道。
“墨染兄,今日登门拜访,实有要事相商。”庄远鸿回礼道,他的脸上带着几分郑重与期待。
青怀逸见状,心中不禁好奇,遂请庄远鸿入内,两人一同走进书房,分宾主落座。香菱奉上茶水后,便静静地退了出去,留下两人独处。
“仁文兄,有何事需你我二人商议?”青怀逸问道,他的目光落在庄远鸿的脸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庄远鸿轻轻抿了口茶,然后放下茶杯,正色道:“墨染兄,再过两月便是科举之期,你我皆为此准备良久。今日前来,是想与兄共议赴考之事。”
青怀逸闻言,心中一动。科举考试对于他来说,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他自然也是极为重视。如今庄远鸿提出共议赴考之事,他自然是欣然应允。
“仁文兄所言极是,科举之期将至,我等当共商大计。”青怀逸点头道,“不知仁文兄有何高见?”
庄远鸿微微一笑,道:“高见谈不上,只是有些想法想与兄分享。我想我们可结伴而行,路上可相互照应,共同研讨学问,或许能有所裨益。”
青怀逸听后,心中赞同不已。他深知庄远鸿才学出众,若能与他结伴而行,必定能够相互帮衬。
“仁文兄此议甚好,我亦有此意。”青怀逸说道,“那我们便定下了时间,一同前往。”
庄远鸿闻言,脸上露出喜色,道:“如此甚好,有墨染兄相伴,此行必定更加顺利。”
“但不知仁文兄何日启程?”
“从此地到京城会考大约需七日路程,三日之后,兄以为如何?”
青怀逸略一思忖,点头应允:“三日之后,时间充裕,正合我意。那我们便各自准备好行囊,届时一同启程。”
庄远鸿点头称是,两人又商议了一些路上的细节,诸如行程安排、住宿饮食等。青怀逸心中感激庄远鸿的细心周到,一路上有他照应,想来应当无虑。
晚饭时分,青怀逸将赴考之事告知了二叔青康裕和二婶王润卿。他们听闻后,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墨染,你能有此出息,真是太好了。”二叔青康裕拍着青怀逸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赏。
“是啊,怀逸,你定要努力,争取一举中第,光耀门楣。”二婶王润卿也鼓励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青怀逸开始忙碌起来。他不仅要温习课业,还要准备行囊,购置路上所需的物品。庄远鸿在购置物品的时候,也为青怀逸准备了一份。
三日后,清晨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庄远鸿带着书童来接青怀逸。
然而,在临行之际,二婶王润卿却提出了一个要求:“墨染,你要去可以,但是一定要让香菱跟你一起去,行李我都准备好了。”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青怀逸闻言,微微皱起了眉头。他知道香菱一直在他身边照顾着,是个细心周到的姑娘。但是,这一路上他们三人都是男子,带着一个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