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您和我爸到底为什么对周家这么不待见?”
“诶?这话不能这么说,怎么叫不待见?我们对秉义不好吗?当年...算了,有些话我不愿意说,你也别过分,差不多就得了!”
金月姬站起身,准备回屋。
可郝冬梅突然激动起来:
“我知道了,还是因为蔡晓光那件事,对吧?”
“是!”金月姬提高音量,转身盯着女儿,态度十分强硬:
“满意了吧?你非逼着我说,那我告诉你,就是因为那件事!”
“你们不觉得自己太小心眼了吗?我是周家的媳妇儿,帮秉义做点事情不应该吗?”
“应该,但不应该为这种事走你爸爸的后门!你就没考虑过这件事对他来说为难不为难?”
“为难什么?当年给你们警卫员安排工作,不也是走的后门吗?”
“那能一样吗?人家勤勤恳恳为我和你爸爸工作这么多年,我们理应为他做些什么。”
郝冬梅突然被怼的词穷,气呼呼的喘了半天:
“你们,你们就是带有色眼镜看人,什么为了蔡晓光,我看你们就是当年被教训的还不够深。”
啪!!!
金月姬反手就是一耳光,气的浑身发抖:
“郝冬梅,我今天教你一个道理,就是分寸,你太不讲分寸了,过分了!”
金月姬这个人,其实很矛盾,但也很写实,至少在周秉申看来是这样,有情亦无情!
按小说里的说法,她参加过抗联,资格颇老,在电视剧里,通过女儿冬梅之口,则说她参加过长征,爬过雪山,走过草地。
这与原小说的设定并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她是一位经历过战争的老干部。
但是,在女儿冬梅的眼里看来,她却看不起平民百姓,对冬梅的婚姻一直心存芥蒂。
刚刚那一幕,在电视剧里也发生过,大差不差,相对于周家的粗暴的两代人的交锋,金月姬与冬梅的对垒,更体现在针锋相对的语言与思想的碰撞上。
起因是周志刚未经思考,送给郝家的“两罐茶叶”,进而引发冲突。
不过这一世,周志刚将茶叶一分为二,一罐照例给了郝家,另一罐则送给冷家。
看起来更加寒酸的,但也确实是他的好心,这一点不能质疑,哪怕心眼里看不上他的周秉申,也不会质疑他在这件事上的用心。
你可以说他这件事没过大脑,却不能说他故意使坏!
对于身处底层的周家来说,从大西南风尘仆仆、不远万里带回来的茶叶,可谓是珍贵的礼物。
但是,当这份珍贵的心意,放入到绳长之家,尤其是跟快堆满的储藏室一比,就不名一文了,两罐茶叶便显得太过寒酸,更何况这一世就只有一罐。
周秉义深刻地感受到了阶级差距,那种难堪,是他一辈子无法逾越的鸿沟。
所以,秉义在金月姬的眼中看到了“不好”的感觉,他是这样对冬梅说的:
“东西对你家来说,多了不多,少了不少,但无论如何不能空手上门,站在你们家的角度想,过年了,家里肯定要来客人,拿出来摆在茶几上,南方特产也算有一个说法,就算不稀罕,但也不寒碜。可你妈当时的态度就让我感觉不好。”
冬梅其实也感觉到了母亲骨子里的那种轻视的态度,但是她不能不为母亲辩护,她为此劝导秉义: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妈看到了你爸送的东西,一直在那儿说不错不错吧。”
秉义并不否认金月姬表面上的热情,但是他显然看到了背后的潜在的心理:“对,尽可能表现出了该有的教养和礼貌。”
其实,周秉义道出了内心的感受,直指金月姬表面的礼貌背后的虚伪实质,在秉义的语境中,金月姬外在的热情,掩藏了内心里的“傲慢与偏见”。
这种微妙的感觉,在冬梅的心里,她显然会认为是秉义多想了,所以,她继续对秉义的判断,作出反击,“周秉义,你是不是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你是不是又开始自卑了?”
当然,这是电视剧里的内容,这一世,可能是被刺激了,郝冬梅并没有说出这样一段话。
不过他俩的关系也确实发生了微妙变化——以前,秉义像树,冬梅像藤,现在似乎反过来了。
而电视剧里,周秉义在郝父因病爽约,导致周家空欢喜一场后,他是这样说的:
“反省过,所以我当时什么都没跟你说,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不是我自卑,是他们傲慢,但这傲慢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