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心里去,再遇到这种事就叫你秉昆哥,听见没?”
孙小宁抹了把眼泪,轻轻点头:
“我知道了秉申哥,我没事的。”
“嗯,放心,餐厅里这么多人呢,不能让你受欺负,好了,去洗把脸,收拾好情绪再回来上班,别耷拉着脸给客人看,人家不吃你这套。”
“哦~”孙小宁应了一声,径直去了卫生间。
周秉昆叹了口气:
“这孩子,还是年轻。”
“以后你慢慢调教~”
“好,对了哥,你找我啥事儿?”
“换个地方说吧,你找人在前台盯着。”
“诶~”
周秉昆随手叫来个服务员,让她临时在前台盯会儿,等孙小宁回来换班。
随后带着周秉申来到办公室,桌子上各种账簿堆成了山,看起来十分杂乱。
“哥你随便坐,这边太乱,我也没收拾,对了,给你倒茶...”
“行了,别忙活了,跟我还用客气。”
“成,有啥事你说吧哥...”
“水自流不是成立了一个车队吗,专门跑南方的。”
周秉申不墨迹,直接开口道。
“噢,我知道,咋的了?”
“我让他弄了批南方那边的高档食材,你回头让大厨研究研究,弄几个镇场子的招牌菜,借这个机会,争取把我之前跟你说的会员体系推出来。”
周秉昆大喜:
“那敢情好啊,有高档食材,还怕没人消费吗?”
“嗯,等会员体系建立起来,咱们就可以做快餐了。”
无论会员还是快餐,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的词汇,别说了解了,听都没听过。
但过去这些年,周秉申总是有意无意的给小老弟灌输先进理念,别人听不懂,他肯定能听懂。
这不,他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忧虑:
“现在就做?”
“对,做会员体系可能还得个几年时间,你先筹备,根据我说的方案,尽快研究出标准化配方,把一切流程化、标准化,这样方便管理。”
周秉昆挠挠头:
“关键是这玩意能火吗?”
周秉申勾起嘴角:
“相信我,只要你贴上洋人的标,一准儿火!”
八九十年代,全国人民都对洋玩意拥有浓重的兴趣,只要沾上洋这个字,潜意识就会往高端上靠。
周秉申是为了赚钱,可不是为了虚无的民族主义,赚了钱才能更好的爱国,而不是只知道嘴上喊,到了实际行动的时候,却驻足不前。
“行,那我开始筹备,反正有的是时间。”
“嗯,给你三年时间,差不多了。”
“好,我努力!”
顿了下,周秉申又道:
“另外车队那边,你手头要是有闲钱,也参一股。”
周秉昆对三哥那是相当信任,哪怕他现在大小也是个‘总’,但在周秉申面前,永远是憨厚的小老弟,让他干嘛就干嘛,肯定不能害他。
“成,不过我和郑娟手头余钱不多,出3000吧。”
“行,有多少出多少,不勉强。”
“诶!那我跟水自流聊?”
“行,你把钱给他就行,我都打过招呼了。”
“好,谢谢三哥。”
“你小子,谢我做什么,都是一家人。”
“那也得谢谢啊,别人家的哥哥,可没有这么帮弟弟的。”
周秉申摆摆手:
“不说这个,没别的事儿我先走了~”
“我送你~”
...
回到市局,正好程斌把人带回来,直接去了审讯室。
“周队,这就是李小伟。”
周秉申隔着单面玻璃,抱着肩膀观察,他发现李小伟表现的很淡定,平静的不像话。
“带他来的时候没出幺蛾子?”
“没有,特别配合。”
“有点意思~”
“进来以后不吵不闹,一点动静都没有。”
周秉申点了下头,示意道:
“走,进去跟他聊聊。”
依然是周秉申和程斌两个人进去,外加个专门做笔录的记录员。
值得一提的是,两人进去的时候,李小伟头也不抬,就好像没听见动静一样。
周秉申眯起眼睛,坐在桌子后面,程斌将茶杯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刚要开口,没想到李小伟突然说话了:
“能给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