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题。
郭富城把“懦弱”的李问演的不错,不仅警察信了,观众也都信了,90%的时间观众都非常认同李问就是一个对做假痴迷,但是尚未泯灭良知的,不敢杀人的“胆小鬼”。
尤其是他在做假钞时候兴奋的感觉,控制的刚刚好,眼睛里始终是带着光的,但是又不会让你感觉到他太贪婪。
后面反转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篇幅有限,导演剪掉了很多镜头的缘故,总觉得反转后李问的性格不太成立,不能说服观众,总觉得是懦弱的李问在模仿大佬的行为。
也有可能是导演的意图,暗示李问不是真正的“画家”。
但是,即便如此,郭富城在两个性格的塑造上,如果能多一点衔接的处理,应该可以更好,总之,看起来就是欠了那么一点点火候。
至于张婧出,她在这部电影中的造型着实让人惊艳,有点梦回巅峰的意思,不管是前面随性的艺术家造型,还是后面在警局时,风衣红唇的造型,都是美的不要不要的。
这个角色非常重要,真的阮文是李问的女神,假的阮文视李问为男神,这里存在着一条食物链。
如果这两个人物其中有一个把握不好,则整个戏都很难成立,从整体效果上来看,张婧出完成度还是非常不错的,至上能上75分,两个人物基本上都没有掉链子。
但跟郭富城一样,差点意思,欠缺灵性,这也是为什么赵吉更希望看到周薰来饰演这个角色。
因为周薰是天赋型演员,她能让角色更生动。
真的阮文,是一个遗世独立的艺术家,艺术家都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与周遭事物有隔阂感是顺理成章的。
而假的阮文,是后面才加入这个做假钞组织的,中间的度如何把握,如何拿捏,是需要天赋加持了,这个靠努力弥补不了。
当然,不是说张婧出的表演很差,她塑造的真的阮文,以及去警局假扮阮文的秀清,都非常的成功。
把真阮文的纯美,和假阮文深情都表现的很到位。
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反转的时候,会显得有些不自然,可能是两个角色的转换出了问题,也许是拍戏顺序上的问题,总之,若能让周薰出演,大概会有更好的观感。
至于发哥那个角色,他还是厉害的,刚一出场的“画家”,看似不够优雅,不够低调,可剧情反转以后,回过头再看一开始,就会发现这个人物这样的演法是非常成立的。
因为这个“画家”是郭富成口中描述的画家,他必须跟懦弱的李问形成反差,否则不足以让警方相信这个“画家”的存在。
发哥饰演的“画家”确实像家里三代都在做假钞生意的一样,有贵气和傲气,不理会世俗的规矩,视生命如草芥,暴力不是他获得快感的源泉。
但是如果有需要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暴力,他不在呼任何人的生命。
这种状态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状态,也是李问一直渴望的状态,后面的反转中,李问杀鑫叔的时候还是很痛苦的。
如果说神也可以邪恶的话,那么发哥演的“画家”算是邪恶的神,而郭富成的“画家”只能算是魔,这中间还是有境界上的差距的。
演员里能演出贵气和傲气的男演员,应该是凤毛麟角了。
可惜赵吉看不太上发哥的人品,也不想他继续出演这部作品,这个角色必须要换人。
李问,或者说郭富成赵吉觉得邓朝可以代替。
当然不是说邓朝对郭富成的演技达到碾压的程度,赵吉只是觉得他可以做到平替。
如果不想用香江演员,内地中生代中,既能达到扛一定票房,又能达到不出戏,甚至能给观众惊艳之感的男演员,说实话,一只手都数的出来。
而赵吉之所以觉得邓朝可以试试,完全是因为他在《烈日灼心》中贡献的精彩演出。
他在这部电影里,演出了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每次他吸烟后用手指捻灭烟头都在提醒自己曾经做下的罪孽。
而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欣赏自己,与自己颜值、能力匹配的好盆友,却只能与他演起:
我知道你在调查我但我装作不知道、我没有在调查你我只是在调查那件案子恰巧你又值得怀疑、我知道你知道了我杀人但我装作不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了我知道你杀人,我给你机会让你放手但是你坚持不让我死我只好来抓你……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感情戏。
这几年邓朝似乎要走上谐星之路,他也确实有点逗逼天赋傍身的,但骨子里,他还是个对演戏有追求的演员,和演一部好戏就奖励自己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