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的得出差回去补,肯定不能差,放心!)
秀清和阮文,秀清才是当之无愧的女一号,当然,这个秀清要包括她假扮阮文的戏份。
其实秀清就是一个有文化的普通华夏女性,为什么要在“普通”前面加一个“有文化”的修饰词呢?
因为她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受过多年教育有自己的世界观的表现;
为什么要特意说他是“华夏女性”呢?
因为她在感情上的隐忍,没文化的人眼界不开阔,西方女性不会对感情有这么深的耐性,不会忍到这种极限。
而华夏女人很多都是感性到了极致的生物,可以忍你,但一旦爆发,就如同飞蛾扑火,无人可挡、玉石俱焚。
秀清这个角色是转折点,阮文根本就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夹在一个妄想狂和一个妒忌狂之间的受害者。
由乃塰最想问赵吉的就是,李问到底是爱阮文、还是爱秀清。
而赵吉觉得这个答案很简单,人一辈子喜欢两个人很稀奇么?
由乃塰能问出这个问题,证明他骨子里还挺保守的,当然,对于华夏人来说,从一而终是常态,心理出轨也是常态。
但李问无疑是喜欢阮文的,而且一直没变,就是喜欢阮文,但秀清是他的女人,他错就错在没把对阮文的单相思埋在心底,反而借着秀清被火烧伤脸的机会,将秀清的脸变成了阮文。
而当秀清看到阮文的模样后,这种不甘、羞恼、妒忌……等等负面情绪理所当然要到一个MAX值。
即便如此,最初知道时,秀清肯定还是抱有一丝期望的,期望自己能够在李问心里彻底取代阮文的位置。
但很显然,秀清给了李问两次机会,李问都没有把握住,亦或是说他的自大、偏执,让他选择不屑于尊重秀清的感情:
第一次,是选择了偏激的手段,秀清勾结四仔和bobby绑架了阮文和骆文,并威逼李问亲手杀掉阮文。
那个时候只有华女站在李问那边。
鑫叔的死让四仔和bobby生了二心,连鑫叔那么忠心耿耿的老人,画家都能毫不留情的杀掉他全家,有必要么?
杀掉鑫叔本人也就够了,还要灭门,要知道鑫叔的家人是不知道鑫叔到底在干什么的。
这点也充分体现了画家的性格——精神质、偏执狂。
所以四仔和bobby站在秀清一边胁迫李问,也是出于一种自保,而且他们的目的也未必是干掉画家,也是抱着一丝解开李问心结的想法去做的。
毕竟李问的心结只有两个,一个是杀父之仇,那时候将军已经被干掉了,另一个就是阮文,作为一个偏执狂,李问一直幻想阮文和他的爱。
干掉了真的阮文,有秀清这个和阮文一模一样的替代者,也许李问就不会那么偏激了。
最终,李问拒绝干掉阮文,而四仔和bobby也朝李问开枪了,只不过因为防弹衣,没打死李问,这个时候,他们确实有干掉李问的心。
第二次就是秀清冒充阮文把李问救出来以后,问李问:“你只见过我原来的脸两次,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
李问:“天分。”
秀清:“只是天分这么简单吗?”
李问理所当然:“嗯,不然还是什么?”
理论上来说这就是李问真实的答案,因为原本发哥扮演的角色就是李问幻想出来的,而他,只通过后视镜看到过发哥一眼。
这里,李问的自大、偏执,再次让他选择了一条绝路:
秀清来救他,让他认为秀清离不开他,不会放弃他,即便自己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随后秀清又问:“那你刚抱着我的时候,眼里的是她(阮文)的脸,你心里想的是谁?”
李问:“其实像我们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得到最好的,能找个代替的,上天已经对我们不错了……”
这段对话证明了一点,在李问心里,阮文是最好的,秀清只是替代品。
尤其最后一句:“到时候你让我变成什么样,我就变成什么样。”
这句话也许在李问看来也许只是还秀清一个安慰,但在秀清看来,却是把她付出的感情当成了交换,一种等价交换。
而对于一个感性的女人来说,感情是无价的,是值得自己牺牲生命去付出的,而李问的回答,把她心里最终的一丝幻想彻底撕碎。
最后,秀清的选择也就没什么意外了:
既然活着不能得到,那么就做一对儿黄泉路上的鸳鸯吧……
这么解释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