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包括赵吉,还有帮忙看马健的奶妈,都沉浸在欢快的氛围中——马燕没有辜负老马的希望,她考上大学了。
“燕子,你太棒了,你是爸爸永远的骄傲!”
马魁笑中带泪,天知道他有多希望女儿能有个好前程。
当然,他没忘记赵吉的功劳。
他很清楚,女儿转变想法,全力备考,全是因为赵吉的存在。
对了,马燕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师范学校,出来以后可以直接分配当老师。
至于赵吉,他很幸运,因为没有积极备考,所以成绩不算太高,全靠经验拿下了宁阳本地的东北大学录取通知书。
这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他需要保留目前的工作,因为目前的环境不允许单干,就算要下海,那也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
...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马燕将在不久后离开家前往京城,马魁早早的给她弄了张卧铺票,为了女儿,马魁不介意刷自己的老脸。
而马燕成为大学生的消息,在大院不胫而走,能有连续一个月的时间,家里的客人络绎不绝,都是来恭喜老马家出了个大学生的。
这其中少了汪新的身影,天知道他怎么想的,反正总是故意避开马燕。
赵吉懒得管他们的事,铁路商店一炮而红,他的工作重心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转移。
当然,招待所的工作也没落下,之前几次去哈城出差,就是为了跟哈城路局讨论招待所合并的事情。
对于整个铁路系统来说不算什么大事,但谁也不敢轻易决定。
说到底还是利益的事情,哈城路局既想甩掉包袱,又想赚点钱,所以双方在财务管辖的问题上争执不休。
赵吉也不急,对他来说,哈城招待所属于锦上添花,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他的态度让哈城负责谈判的领导如鲠在喉,偏偏又没什么办法。
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几个月,最终卡在了分成上面。
按照哈城路局的要求,招待所的管理和运营权全部转移到宁阳路局,也就是赵吉手中。
但每年需要上交3成利润作为回报。
赵吉这面也松了口,这个比例可以,但他又提出了前三年所有利润全部保留的要求。
这是考虑到前些年哈城招待所的窟窿太大,他需要时间把窟窿堵上,才能开始挣钱。
当然,这是糊弄外头的说法,实际上,他就是为了往自己裤兜里装钱,利用这个三不管的空档期,为自己谋利益。
因为这件事前前后后讨论了快一年的时间,哈城招待所下面还有几十号人等着开工资,哈城路局实在不想再拖下去,拖一天都是钱,所以咬牙同意了。
而这个时候,整个东北大地,铺满了洁白的雪花,而世界也正式进入了八零年代。
不知不觉到了年三十,俗话说得好,正月里,正月正,正月三十不关灯。
铁路大院里,飘荡《乡恋》旋律,歌声是从沈大夫家里飘出来的,她屋里围着左邻右舍的媳妇。
而沈大夫端坐在桌前,一边听着歌,一边挥毫泼墨写着春联。
留着齐肩短发,一侧头发别在耳后,气质温婉,画面格外宜人,那帮媳妇叽叽喳喳地看着沈大夫写的春联发出啧啧称赞声。
“这毛笔字写的,要是放在古代,就是才女呀!”
“放在今天,也是才女。”
“怪不得沈大夫没对象呢!这么有才能干,谁敢找呀!”
老吴媳妇话音一落,赞美声瞬间戛然而止,大家的目光纷纷看向她,气氛有些尴尬,只有收音机的歌声,依旧唱个不停。
老吴媳妇被大家伙儿盯得不好意思,脸色红扑扑的,急忙解释道:
“我是说小沈眼高,一般人配不上。”
“是看不上一般人!”
“这不一个意思嘛!”
僵硬的氛围打破,小嫂子大媳妇们又开始议论纷纷。
沈大夫全当没听见她们的闲话,起身关掉了收音机,这帮媳妇立即安静了下来。
重新坐在桌前,很快为她们写好春联,把她们一一打发走了。
这时,屋子里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沈大夫坐在窗边,玻璃上布满冰花,却映衬着她的心分外冰冷。
刚刚吴婶有句话说得对,别看沈大夫心地善良,对谁都很热情,可实际上,她骨子里是个骄傲的女人,她不允许自己随便找个人嫁了。
过年了,到处都是一派祥和喜庆的气氛。
各家各户升起炊烟,从早到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