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 第224章 啥时候喜欢的?小二?怀一个?(求订阅,15k)

第224章 啥时候喜欢的?小二?怀一个?(求订阅,15k)

就别跟大伙儿客气了,一个院住着,这么多年了,你啥样人我们不知道啊?

没说的,小年的事就是大家的事,我知道,这日子过得挺紧巴。

可赶上这么大的喜事,大家都得伸出手来帮一把。

咱就实打实的吧!我提议,咱们凑点票,粮票、肉票、布票、棉花票等,多了不嫌多,少了不嫌少,现在咱缺的就是这个。”

汪永革这个建议,获得了左邻右舍的一致赞同:

“这个提议好,就这么办!”

“对,大伙儿有票出票,有力出力!”

“放心吧老蔡,这个婚礼,一定不能给咱工人大院丢脸!”

“就是!老蔡,把心咽肚子里!”

老陆见缝插针地说:

“对对,咱们铁路大院,那可是多少人都羡慕的地方。

人家小蔡媳妇都说了,瞅着咱大院的门牌楼都气派。

老蔡,这婚礼必须得办得漂漂亮亮的,不能给咱大院跌面。”

老吴附和说:

“对对对,让他们都瞅瞅咱们的阵仗,老蔡,有啥要帮忙的,就说话。”

老蔡见大家纷纷出手相助,老脸一红,热泪盈眶:

“我的好邻居们,不说别的,就凭这些热乎话,都把我给烫着了。

咱啥也不说了,再次谢谢大家,你们的恩情,我记一辈子!”

老蔡的一席话,让老陆有些动容:

“老蔡呀!刚刚汪段长说得对,咱们都在一个院里滚了多少年了,你的事就是大家的事,不用说客气话。”

老吴媳妇挽着老蔡媳妇的胳膊:

“就算嫂子不说,咱也不能干瞪眼瞅着呀!把喜事办热闹了,也是给大院添喜气儿呢!”

“对对,我们这么多人呢,团结就是力量!”

“老蔡呀!你这还有啥难处,赶紧跟大家说说。”汪永革问。

其实今天他当着大伙儿面说出这件喜事,就是为了求助来的。

但老蔡要面子,好几次欲言又止,老蔡媳妇面露难色。

汪永革见俩人有难言之隐,便对蔡小年说:

“该说就得说,你们不说,大家就算有心也帮不上忙啊,小年呀!你来说,别跟你叔叔婶子客气,都是看着你长大的。”

老吴跟着道:

“对,当年我跟着你爸学开车,算是我半个师父了,你也相当于我侄子,有啥不能跟你叔说的,不能叫我老吴大哥,就真拿我当大哥了吧?”

此话一出,众人哄笑不已,但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让蔡小年张得开嘴了。

蔡小年看了看父母,先鞠了一躬,有些迟疑地说:

“感谢大院里的大爷大娘、叔叔婶子、大哥大嫂、弟弟妹妹们,有了大家的帮衬,我这个婚就不愁了。

不过还有两件事没着落,一是我对象家对家具有要求,说不管弄多少家具,必须凑够四十八条腿。”

“这事不难,找个木匠打几样新家具,另外,谁家有不用的摆设,也给小年添上,这么多人呢,怎么还凑不上四十八条腿!”

汪永革应着,邻居们纷纷称是。

一个年代都有一个年代的习俗,尤其在这个并不富裕的时期。

在50年代,结婚就是早知道名字而未谋面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然后吹响唢呐、坐回轿、撒把糖,亲戚街坊四邻凑到一起热闹一下就算结婚。

所以在那个时候,吹响唢呐、坐回花轿、撒把糖就是结婚必不可少的“三大件”事。

到了60年代,结婚开始有点讲究,得凑够“36条腿”或“72条腿”,不过绝大部分都是以36条腿为主。

36条腿”大约是指床、大橱、五斗橱、夜壶箱(床头柜)、桌子各一件,椅子四把。

另有一说是床、大橱、五斗橱、写字台、桌子各一件、椅子四把。

不管怎样,加在一块是36条“腿”就行。

这几年人们兜里稍微富裕了一些,有了消费的欲望。

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准备“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另外,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

手表要“魔都”牌,缝纫机要“蜜蜂”牌、“西湖”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

这样的结婚在当时那叫一个上档次。

再往后,人们开始向电器化迈进,追求的“三大件”演变成冰箱、电视机、洗衣机。

即便冰箱只是单门的,电视机是黑白的,洗衣机是双缸的,人们的生活也是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