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战鼓擂,我蔡小年怕了谁!出发!”
随着蔡小年这一嗓子,迎亲队伍出发了。
一路上,姚玉玲抱着赵吉的腰,把头贴在他后背上,也只有这种时候,她才敢肆无忌惮的接触赵吉,因为没人多在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新郎新娘身上呢。
也不知道谁起的哄,年轻人们仗着腿上有劲儿,开始较劲儿,牛大力因为心中分开,又没带人,自行车蹬的飞快。
赵吉也不甘示弱,这时候输了,岂不是证明自己这个男人不行?
开什么玩笑,其实大部分男人都很幼稚的,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较劲儿。
当然,这都是玩闹,图一乐。
姚玉玲死死抱住赵吉的腰,搞得他腰间一阵酥麻,如通电般,铆足了劲向前骑去。
牛大力可劲朝前蹬去,超过了汪新和马燕。
马燕一看急了,催着汪新赶超牛大力。
汪新加快速度朝前赶去,两辆自行车你追我赶,超过了蔡小年的车。
赵吉紧随其后,也把蔡小年给超了。
蔡小年一看,哥们兄弟都超过了他这个新郎,顿时不干了,嘴上喊着谁落后谁孙子,脚底铆足了劲追了上去。
...
新娘家外,两家加一块三十多辆自行车依次排放,迎亲队伍等候着,围观人群中,看热闹的大姑娘小媳妇儿,叽叽喳喳,眼里全是羡慕,自己结婚时要能这么敞亮就好了。
一个长者站在房门口,看了看手表,片刻,高声道:
“吉时已到,新郎接新娘!”
话音落,新娘在父母的陪伴下,走了出来,蔡小年的丈母娘,看着一溜排到街尾的凤凰自行车,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
“小年啊,没想到你整这么多自行车呢?”
可能是今早被挤兑了一通,蔡小年就想当着大伙儿的面找找志气,于是有些阴阳的说:
“这不听说您家准备了十六辆,我们是娶亲的,肯定不能落后啊,干脆又整了八辆!”
丈母娘连声道好,直夸蔡小年有担当,有能力,把姑娘交给他放心!
伸手撕掉红纸,露出车标,根本不是凤凰。一旁的手足无措的蔡小年,惊出一身冷汗。
一通夸奖后,丈母娘依依不舍的望着闺女,抹着眼泪,哽咽着对蔡小年说着嘱咐的话。
母女相拥而泣,有不少感性的老人也跟着抹眼泪。
新娘拜别父母,上了蔡小年的自行车,蔡小年得意地大喊一声:
“带媳妇回家喽!”
随后一摆手,迎亲队伍喜气洋洋地出发了。
蔡小年无意中回头望去,只见身后除了八辆凤凰车外,还有很多辆自行车跟着,每辆自行车头上都挂着大红花。
新娘担心蔡小年面子上挂不住,赶紧解释说是亲戚想要送他们一程。
蔡小年笑着说:
“大喜的日子有人愿意送,他还巴不得呢。”
至于心里怎么想,就只有他知道了。
马燕瞧着迎亲时的一幕幕,这会儿又见新娘家多出来这么多自行车,默默替蔡小年鸣不平。
姚玉玲也跟赵吉说:
“赵哥,小年哥媳妇家太不地道了,这不是故意打咱们脸吗?”
赵吉没跟她说,转头看向汪新道:
“你带着马燕回去找你师父,让他把咱大院里有车的都带出来,绑上大红花,怎么也能弱了气势!”
汪新一听,连忙道:
“好,那赵哥,这边交给你,我先往回赶!”
“嗯!”
说完,汪新载着马燕抄小道往回赶,路上还抱怨呢:
“人家就想争口气,等我结婚的时候一定多个心眼。”
马燕说:
“那得看你娶谁了,不是每个人都像蔡小年的丈母娘一样。”
汪新故意逗马燕:
“某人的爹老狠了,一定得好好防着。”
马燕追问汪新说的是谁,汪新不作答,气的马燕掐住汪新的腰眼,汪新赶紧求饶。
两人倒是没有你情我爱的心思,纯粹是朋友之间逗闷子。
蔡小年归心似箭,本想拼命骑着自行车往家赶,但赵吉不知道咋回事,找理由拖慢队伍的行进速度。
出于对赵吉的信任,蔡小年虽然纳闷,却也没多说什么,只好压着兴奋劲儿,慢悠悠的骑着。
突然,他刹住车,自行车队也都停住。
只见不远处,马魁一只脚支着包着红纸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