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 第231章 送货去;老三;老郭(求订阅,10k)

第231章 送货去;老三;老郭(求订阅,10k)

只。

“哟~中华啊,小兄弟手挺宽绰~”

“呵呵,买来办事的,您别嫌弃~”

“嫌弃啥,好烟呐~”

将烟打横在鼻子前面嗅了嗅,大哥眯起眼睛看向赵吉:

“小兄弟,这回我可没跟你吹,对面楼里头,上到一哥,下到看门老大爷,没有我不认识的~”

赵吉笑了笑:

“这话我信,您见天儿跟这待着,不认识都难,但认识归认识,能不能办成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哈哈,也对,那我这么说,只要你不是想要上天逛逛,铁路的事儿都能办,前提是...你懂得!”大哥搓了搓手指,意思不言而喻。

赵吉自己也点了根烟,这大哥是干嘛的,不用说大家也知道。

你以为倒爷仅仅倒的是货吗?

错!

在这个年代,京城还有一批特殊的倒爷,就像眼前这位大哥,找个地方一坐,三天不开张,开张吃仨月。

而他倒的,不过是一张条子罢了!

当然,倒爷倒爷,什么都得倒,那才能叫爷。

赵吉以前认识一朋友,从倒木材,到倒地皮,再到毛熊倒服装,算是把“倒爷“当了个遍。

自打国内实行原材料价格改革,许多产品的国家统配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抬高,比如原煤价格从每吨14.52元提高为32.32元,统配水泥由每吨40元提高到90元;

而另一方面,国家也允许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可按市场价格出售。

这就形成了“双重价格”,也就是所谓的价格“双轨制”。

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价格比国家统配价时常会高出一到两倍。

“双轨制”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也给那些“倒爷”们带来了商机。

赵吉认识的那个朋友,家里就有在上面当小领导的,他就从这个亲戚那得到了一张一次性木材采伐批条。

利用这个批条,赵吉那位朋友开始了木材的倒卖生意。

听那个朋友说,他老家湘省的木材大概在两三百元一立方米,而到了江浙就卖到了七八百元一立方米。

批条只能用一次,但在双轨制的年代,利用手中资源倒空卖空,已经心照不宣。

赵吉那位朋友便用第一次赚取的利润疏通关系,也因为当初那张批条的深厚背景,与湘省当地的木材管理站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打通了木材买卖通道。

而后,赵吉的朋友视野逐渐扩大,他又把目光从木材转移到电子产品,一种两喇叭的录音机产品。

80年代的大陆,甚至把两个木头盒子外边包上一层钢丝网,都能够以录音机的价格卖出去。

在那个时代,火车硬座、麻包袋几乎成了“倒爷们”共同的道具。

后世不少人熟悉的服装品牌老板,都在那个时候,有过用麻包袋装着布料蜷缩在火车硬座底下跑买卖的经历。

而赵吉那位朋友同样是大包小包地扛着产品在火车上挤来挤去,这种行为搁后世叫贸易,搁现在就叫偷鸡倒把!

去年,受价格管控的影响,彩电生产量大滑坡。

后来国家允许各地浮动20%,这又吸引了赵吉朋友在内,一众“倒爷们”的目光。

但一年后,国家为了制止“黑市交易”,再度控制流通体系和价格,导致“生产和需求”同时萎缩。

此时,赵吉那位朋友又将目光投向了刚刚建省不久的琼省。

那是国内地产的一个癫狂时代,“一个楼盘,一楼签合同买进,到四楼就卖出去了,接着就是点钱,晚上就数小费了。”

据说某地产大佬的“第一桶金”也源自一张批条。

他将某京城领导给其筹建琼省下属机构的经费,1万台彩电批文,递给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总,这位老总当即拍出了30万元。

后来地产圈也开玩笑地把他称为“倒爷”。

总之,像眼前这位大哥倒批文,倒条子,懂行的,自会借此大开方便之门,不懂行的...不懂行的,知不知道也无所谓了!

“大哥,以后有没有更深的合作,咱们谁也说不准,我现在就要一张批条!能让我的人,安全把货运到京城的批条!”

对方比了个2的手势:

“我也不多要,你这个事不难,签个字的事儿,所以我也不多要200,就当我给对方买烟的钱了。”

赵吉也不跟对方还价,第一次合作,主打一个信任,不成功,就当花钱买教训了。

犹豫是没用的,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