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母亲的问候,一头扎进赵吉的怀中,面若云霞:
“谢谢!”
“呵呵,你不怕你妈误会啊?”
“没关系,我有办法!”裴小云古灵精怪的眨了眨眼。
“哈哈,小丫头,你学坏了~”
“也不看我跟谁学的!”
赵吉表情凝滞,这话听着那么别扭呢~
“小赵啊...你们...”
裴母只是精神不太好,时而正常时而迷糊,现在可能就是偏正常的时候,见女儿和赵吉变得如此亲密,裴母隐隐要发火。
“妈,我就是太激动了,感谢一下赵吉哥哥,咱们走吧!”
裴小云赶紧挽住母亲的胳膊,讨好的说。
“噢,是该感谢一下,小赵对你的帮助很大~”
“对对~走吧妈,我都饿了~”
“饿了?行,咱们回家吃好吃的~”
赵吉看见裴小云在母亲背后冲自己扮鬼脸,被逗得呵呵轻笑。
...
两个月后,随着高考结束,各大院校放榜,胡同里有参与今年高考的孩子喜忧参半。
老三和范荣,无疑是邻居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一个考上了医科大,一个上了名校。
当然,裴小云的戏剧学院也不错,毕竟是专业学校里面的南波万。
当然,跟裴母希望的京剧戏曲系不同,裴小云报的是话剧影视专业。
不管如何都是戏剧学院,哪怕裴母清醒的时候发了几次火,也依然改变不了既定事实,赵吉的招数奏效了。
以裴小云的姿色,以后搞不好真能成为大明星。
赵吉好几次拿这件事调侃裴小云,没想到她在开学前做了一次重要决定,把自己完完整整的交给了赵吉。
他记得事后裴小云说了句:
“现在我人都是你的了,还怕我成为大明星就不要你了吗?”
赵吉当时愣了好几秒,他发誓,说那番话的本意真是开玩笑啊,结果这丫头当真了。
不过也挺好,反正早晚都是他的,早点晚点有啥关系。
就是把裴小云疼坏了。
...
9月,赵吉带着老二和小威子启程前往羊城,在那边通过之前买随身听那小子的关系,利用每天仅有的名额进入香江。
此行他们一共带了十万块软妹币,大概能换21万港币,这个年代的港币还没那么值钱。
由于他们是走正规渠道进的香江,倒也不用像那些偷度者一样东躲XC。
在后世很多“港迷”们看来,八十年代,就是香江的“黄金时代”。
宽泛些说,称八十年代为香江的“黄金时代”,大致没错。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香江成为华人社群的经济和文化首府。
特别是在八十年代,达到鼎盛状态。
香江的电影、电视、录像、录音、金庸武侠等文化产品,行销国内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各地华人社会。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香江文化席卷内地,这在国内的文化史上,当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盖因为,华夏文化传播的路径,历来是由北而南的,或说由中原向四周辐射,方向极少改变。
超稳定的华夏文化重心,在八十年代出现短暂逆转,一定有着深层次的原由。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一个时代巅峰的到来,并非突兀地拔地而起,而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孕育期,香江亦然。
就文化而言,由于香江特殊的区位关系,其文化既受殖民文化影响,又与华夏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一个东西方以及传统与现代文化,不断冲突、消长和相融的百年历程。
事实上,自沦为殖民地的百余年来,香江本土文化不被殖民者关注,基本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后来被霓虹占据的四年,香江的经济、民生、文化更是处于崩溃边缘。
直至70年代香江经济开始起飞,殖民者才将视野逐步转向对香江文娱事业的大力投入。
80年代的香江,经济腾飞,百业繁荣,文化百花齐放,人才辈出,这是香江的“黄金十年”。
这一时期,香江人均GDP即超过10000美元,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城市,并跻身亚洲四小龙,整个社会无不洋溢着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
体现在电影、电视、音乐上,一大批歌星、影星的诞生,进一步促进了繁荣,加之TVB对剧集主题曲的推广,两者相互推动,粤语流行曲开始大放异彩,